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位于中南半島東部,東、南瀕臨南海,面積32.95萬平方千米,人口7690萬。與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省相鄰。那里熱帶風光迷人,中外文化薈萃,政治氛圍濃厚,人民安居樂業。
越南的“四苗條”
越南,位于亞洲中南半島的東側,其最大特點是國土形狀非常狹長,南北長約1650千米,東西最窄處寬僅50千米,全國國土呈“S”形。到越南的人往往有個錯覺,以為到了越南首都河內便可說是到過越南了,其實不然,河內在越南的北方,只是一個政治中心而已,越南的經濟重心在南方,即胡志明市(西貢),從河內到胡志明市還有上千千米的路程。到越南旅游時,當地的導游總會告訴你:越南有“四苗條”—國土苗條、道路苗條、房子苗條、姑娘苗條。越南的道路也和越南的國土一樣,細細長長,大部分正處于建設之中,從北方港口海防到首都河內的公路是越南最完善的道路之一,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級公路。180千米的路程,其中有兩處要擺渡,需3個多小時。在越南,人們會發現道路兩側布滿了“555”和“777”的廣告牌,你可能以為是國外的香煙廣告,其實這些廣告全部都是綠豆糕的品牌。綠豆糕堪稱越南聞名的土特產。除了商業廣告外,還有一些宣傳國策的巨幅宣傳牌也醒目地矗立在公路一側,如“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等。越南的房子外觀部分大都被粉飾成了淺黃色,這是法國殖民統治期間遺留的痕跡,從河內的主席府到普通居民,一律以黃色為尊貴之色。此外,由于越南雨季多,部分農村的居民外墻還被涂成了黑色,這是為了防潮而涂的瀝青。不過越南的房子“橫向發展”的很少,即開間很小,房子大多呈“縱向發展”趨勢,一般為3至4層,這也就是“房子苗條”的緣由。越南和中國一樣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越南有54個民族,越南的主體民族是京族(也稱越族)。京族姑娘苗條的倩影,頭戴斗笠,嫵媚多姿的姿態是越南觀光機構對外宣傳越南旅游產品的“形象使者”。
越南的“四怪”
越南除了“四苗條”之外,在旅途中還能經常遇到“四怪”:男人斗笠頭上戴,女人手帕往臉蓋,人力車子倒著踩,花錢要用大麻袋。越南的大部分男人都喜歡戴圓錐形的斗笠,這種帽子十分受歡迎,幾乎成為越南的國家象征,平時可遮風避雨,需要時還可充當裝物盛水的器皿,因此深受喜愛。至于越南的婦女將手帕蓋在臉上,主要也是為了起到擋風防沙的作用。越南的人力車,是乘客在前,車夫在后,據說是根據當時法國殖民者的意圖設計的。因為車夫在前,用力踩車,身上臭汗淋漓,微風一吹,乘客難免聞到,于是改成現在的結構,既可以避免聞到車夫身上的汗臭味,又可以在觀景中視線不受妨礙,真可謂兩全其美。除了人力車之外,越南的大街小巷還頻繁穿梭著各種類型的摩托車,這也稱得上是越南街頭一景。
越南的“四色”
越南歷史悠久,在傳統服飾和生活習慣方面對色彩的看法也與眾不同。少女穿白衫,牙齒染漆黑,男人戴綠帽,送禮忌白色。在越南的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身穿白衫少女的倩影,這是一種長絲質束腰外衣,豎領,剪裁合身,開叉到腰部,內著長褲,十幾歲的少女幾乎都穿這純白長衫,甚是飄逸。越南少女要用漆把牙齒永久染黑,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F在,在一些邊遠的地區仍有這樣的習俗。在越南,大部分地區由于“軍人情結”,都喜歡戴綠的軍用遮陽帽,特別是北方地區,故有男人戴“綠帽”之說。
越南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但姓氏較少,人們之間相處比較密切,家人團聚并交換禮物的時刻,一般相信茶葉、金桔樹、姜糖、椰子、桃枝或杏枝可以帶來好運,白色的禮品一定要避免,因為會被視為不吉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8056.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