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備知識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著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樂,不要沉迷于學習進步沒有別*的痛苦中,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有質變,沉迷于痛苦不會改變什么。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的強項一定能彌補弱項,高考什么都能發生,有弱項會使你未戰先敗。逍遙右腦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備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一】

  湖北省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具有完備的沉積地層,并有經區域變質而大面積分布的變質巖系,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131種重要礦產,其中磷、紅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巖居全國首位,鐵、鋼、石膏、巖鹽、重晶石、螢石、石墨、金、汞、錳、釩、鎳等儲量亦很豐富。在礦床的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種有益成分,如大冶鐵礦還伴生有可供綜合利用的銅、鉆、金、銀等礦產,但煤炭資源較少,質量較差。江漢平原一帶另發現儲油構造數十個。

  湖北省水力資源居全國第4位,擁有占全國第10位的地表水體積。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省。漢江全長的3/4流經省境,與源出邊境山地的眾多河流共同匯注長江。省內中小河流共有1193條,總長度達3.5萬多千米。

  此外,全省過境容水量約有6338億立方米,因而有豐富徑流量可供調蓄利用。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達3308.1萬千瓦。湖北境內有眾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稱,多分布在江漢平原上。其中洪湖、梁子湖面積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省內淺層地下水估計為2650億立方米,可開采儲傲每年約為355.7億立方米,儲藏量極其豐富,且水質清潔,儲量穩定,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童的36%。

  湖北境內植被具有南北過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多種南方種類的常綠闊葉樹,同時又處在中國東西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區,便于鄰近地區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國動植物資源較豐富省份之一全省樹種有1300余種,其中用材林約占一半。主要有馬尾松、棟類、杉木、樺、掩竹等,經濟林甚多,有油桐、油茶、烏柏、漆樹、核桃、板栗和果樹等。此外湖北有野生動物570余種,其中20多種被列為國家保護對象,包括金絲猴、閩中羊、蘇門羚、金錢豹、毛冠鹿等珍稀動物;藥用植物1300多種,以黨參、黃連、天麻、貝母等產量最大,包括多種名貴藥材,是國內外重要的中草藥生產基地。

  【二】

  (一)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線路選線應考慮的自然因素。

  2、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有著制約作用。

  (二)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據有關資料,了解不同地質歷史時期全球氣候變化,閱讀圖表資料,了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2、正確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人類應如何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三)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了解自然資源的基本情況(概念、分類),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并具有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屬性。

  2、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應有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

  (四)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認識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危害),了解這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災減災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征——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海拔高度、地勢四個方面概括.

  例如亞洲地形特征:地勢中高周低;地形復雜、山區面積廣大、平原狹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區;地面起伏極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山,東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2)自然環境特征——從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國西北地區:

  屬溫度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植被覆蓋率低、自東向西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積廣大;河流少、徑流量小且多為內流河、內流湖;

  (3)氣候特征——從氣溫(高低的季節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A、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中國氣候特征:

  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廣大

  (4).河流水文特征——從流量的大小、水位的變化(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結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敘述

  長江水文特征:

  長江流域為*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有較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植被覆蓋率較高、含沙量。簾o結冰期;上游流經山區、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5)河流水系特征——從流域面積、長度、支流、流向、河網密度、水系輪廓等方面概括:

  長江水系特征:

  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是我國最長河流;流域面積廣大,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河流;徑流量豐富;上中游支流眾多、河網密集;是典型的樹枝狀水系

  (6).農業生產特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占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東北平原的農業生產特征:

  以商品谷物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和高粱;單產高;農產品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生產以國營為主,是我國優質玉米的主要產地等。

  (7).工業生產特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日本工業生產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之一;工業部門齊全、結構完整;輕重工業都很發達,尤其是鋼鐵、紡織、機械、化工、電子等工業部門;工業原料、能源和產品銷售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

  (8)自然資源的特征:資源的總量、人均占有量、資源種類、資源組合狀況

  中國礦產資源特征:

  地質條件復雜,礦產資源豐富;人均占有量少,礦產資源形勢嚴峻;礦產資源種類齊全;礦產資源空間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礦產資源貧礦多,富礦少;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等。

  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

  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農業用地絕對數量較多,人均占有數量較少;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

  (9).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如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

  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由東南向西北減少;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資源分布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間存在不協調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脈、河流、等值線等等)特征——分段敘述

  美國冬季0度等溫線走向:

  西段大約與海岸線平行(西北段為南北走向,西南段為西北-東南走向),東段為東西走向(與緯線平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5396.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