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創繪地理示意圖”引發的教學思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創繪地理示意圖”引發的教學思考

成都市中和中學 范永杰

摘 要:筆者通過創繪地理示意圖與多媒體輔助為教學風格,在地理課堂教學上將“繪圖”與“用圖”有機融合,有效地使學生在繪制地理示意圖的過程中掌握地理知識與技能,營造“動態生成”的地理課堂,使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關鍵詞: 地理示意圖 地理課堂教學

正 文:

背景簡析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圍很廣,很難直接觀察,教學時必須掌握和運用地圖。經常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啟發學生獲得新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是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圖,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钡貓D作為地理信息的載體,它所表達的內容相當豐富。具有空間區域分布的任何現象,都可以通過地圖加以表現,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

高中地理教學中,經常發現老師自己對地圖了如指掌,講得天花爛醉,而學生卻如聽天書,一片茫然。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地理課堂的實效性不會很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有魅力和實效,應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心理體驗,能吸引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地去預習、復習或者拓展加深。

那么如何實現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如何實踐新課改的要求?如何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探究意識?筆者發現無論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還是傳統的地理教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兩者都注重在教學中運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因為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理課堂教學的突出特色是地圖教學,從教多年,我們經歷了實踐 - 反思 - 再實踐 - 再反思的過程:地理課堂教學中,究竟該以什么方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圖像系統?傳統媒體和多媒體在圖像呈現方面誰更有優勢?學生更喜歡哪類圖像呈現方式?哪種教學方式更適合有效教學?哪種圖像呈現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吸納學生意見,不斷調整圖像呈現方式,逐步形成了我們的地理教學優勢,即創繪地理示意圖,提升教學有效性。因為借助創繪地理示意圖和生動的語言會為師生的互動創設更多的良機,打破了教師的“一言堂”和課堂的沉寂,有助于營造構建動靜結合、輕松活躍的“動態生成”的地理課堂。從這種地理課堂教學思想出發,對同一個課題的不同年級和學情仍能生成生動有效的地理課堂。

一節課例

基于以上的地理教學背景,成都市中和中學范永杰老師設計了以學生自主《創繪地理示意圖》的一節地理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

1.對有效教學的反思

作為地理老師,如何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有效教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上圖所示的12塊學習方式模塊(由于分類的不同可能有更多的模塊),其中標有1的模塊表示偏重理論的自主、基礎的學習;標有2的模塊表示偏重實踐的自主、拓展的學習;標有3的模塊表示偏重理論的師生互動、研究的學習。多元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各種學生不同的學習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學習方式。

這幅圖提示我們的地理教學應倡導多元的地理學習方式,而正確的地理學習方式應該是由多元的、有豐富內涵與發展功能的模式組合起來的結構性綜合體。而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研究性學習,我們理解為在地理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創繪地理示意圖并在研究中獲得地理知識,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 學生永遠是地理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的地理學習,才是有效的地理學習。通過教學實踐和反饋,盡管新教材在知識難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仍相當突出。而地圖的學習無疑是制約地理學科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性因素。

2.對新媒體使用的反思

在很多課堂上,我們不乏看到老師在新媒體技術的映襯下“近乎完美的表演”,卻越來越少看到老師運用嫻熟的板圖板畫針對學生提問、質疑和討論。在這種新媒體的視覺盛宴背后,存在一個被人忽視的問題:教學媒體的現代化與地理教師基本功下降的矛盾已經顯現。地理教學中大規模使用多媒體課程資源,精美的課件雖然吸引眼球,但由于圖文信息量大而且流動性強,學生易眼花繚亂,很難將一節課內容用一張“地理示意圖”完整地呈現,也不利于學生筆記和知識鞏固。而教師邊講邊畫,不緩不急,給了學生更多讀圖思考的時間,也給了學生動手畫圖的機會(上黑板畫或跟著老師在筆記本上畫),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小贏靠技巧,中勝靠眼光,大成靠魅力。并且地理示意圖尤其是板圖、板畫、板書教學功底也能體現一位地理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贏得學生依賴和尊重的重要因素。一位地理老師,幾筆就繪出中國輪廓,三兩分鐘一氣呵成世界輪廓,這必然感染和感動每一位學生。因此,我們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能完全被“新媒體”所綁架。

3.對課堂教學生成的反思

一位教育家說得好:“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成是無法預料的靈動,當它成為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時,課堂就具備了非線性的特征。直觀生動、靈活多變的“地理示意圖”教學中,可隨時出現學生的“問題”與“靈動”反饋,及時解決學生疑問。地理示意圖可以是教師畫,也可以是學生畫,而且可以邊講邊畫,落筆后還可以根據需要在黑板上修改,并輔以老師點評或學生互評,師生共同直面問題、共同探索和發現,形成“動態生成”的地理課堂。

4.對本節課例的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繪制重要的“地理示意圖”,而現行教科書對于“地理示意圖”又沒有專題性的教學安排,學生繪制特別是自主創繪地理示意圖的能力明顯不足。在開始實施過程中,多給“零基礎”學生充足的時間,隨著學生適應,學生會越來越繪得得心應手,以至于可以開展繪圖比賽。老師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修正學生們畫圖過程中的錯誤。

在本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指南”中,就“地理示意圖的分類和作用”等內容,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參考”的相關素材,意在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歸納總結;“學案”中還提出了學生選繪“地理示意圖的備選目錄”,讓學生分組選題、研討繪圖、再自主創繪,旨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本課例的后半時段,利用“多媒體電視”“實物投影儀”等信息技術環境,讓各組學生把自主創繪示意圖的“學習成果”展示分享給全班同學,學生主體參與度高,而且直觀和親切,實現了高效課堂,教學達成度好。此外,基于對學生地理興趣和潛能的開發,以及地理學科能力的提高上,有必要在此教學設計基礎上,結合學生學情,就“創繪地理示意圖”的教學運用和學科測評等適度加深和拓寬。

結束語

作為一線地理教師應領悟新課標,研讀新教材,啟迪新思維,開拓新思路;我們應研究學情,優化課堂,提升效能,讓學生通過課堂自主學會一種學習學科知識的方法。因為學生的頭腦不是等待著被填滿,教師該給的不是“金子”而是“點金術”。如何讓學生更好地主動過手“學”地理?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問題,的確還有待于我們不斷尋覓和上下求索。因為類似于“創繪地理示意圖”這種主動過手學習的求知能力,才是我們教師孜孜以求的能讓學生受用一輩子的東西。

參考資料:

1.范魁元 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育科學研究》, 2019年 2.查有梁:《教育建!,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楊進: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四川省溫江中學 2019年

4.李晴、卞鴻翔:《地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21900.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