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詩中的花??梅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梅花篇

古今吟詠梅花的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大概要數南北朝時陸凱的《贈范曄》一詩了。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史載,陸凱是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與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不過令人費解的是,看詩的內容,似乎應該是江南人范曄寄贈北人陸凱才更說得通。所以又有一種說法,此陸凱乃三國時吳人,范曄也不是劉宋時的范曄,而是另有其人。孰是孰非,有待考證。但無論如何,《贈范曄》確實是一首好詩,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征,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

陸凱的詠梅詩之后,南陳文學家謝燮的《早梅》詩也比較知名: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詩題是《早梅》,詩人卻并沒有具體描寫早梅的形象、姿韻,而是在議論早梅“早發”的原因,并用擬人化的手法,較早地賦予了梅花人的個性,用“疑”“畏”等極富于表現心理狀態的字眼,生動描寫了梅花不怕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也巧妙地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情懷。

進入唐代后,詠梅詩開始批量出現,王維、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韓?、崔道融、齊己等都有詠梅的傳世名作問世,選其中幾首羅列于下:

《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梅》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新栽梅》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憶梅(之?)》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梅花》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早梅》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總體而言,唐代的詠梅詩雖然佳作頻出,但就像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概括的那樣,詩人們對于梅花還是“偶然寄意,視之亦與諸花等”。詠梅真正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成為眾多文人墨客主動而自覺的選擇,還要等到宋代。宋代才是詠梅詩詞最興盛的時代,也是詠梅詩詞的高峰。開時代風氣之先就是北宋林逋的那首名作《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84674.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