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高考的同學們要注重收集五月份之前的時事,因為五月份之后考題已經基本確定了,下面小編就告訴同學們怎樣去收集和分析時事素材。
首先,同學們要學會收集素材。
在素材的來源上,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電視報道、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形式去關注時事,發現時事。但是同學們要注重獲得素材的渠道要正規,不要通過小道消息等道聽途說的方式,獲取沒有經過驗證的時事素材會混淆思路,有害無利。與此同時,對于得到的各種時事素材,不僅僅是得到之后就結束了,同學們要學會對這些素材進行歸納和整理,在歸納和整理的過程中,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歸納的方法有很多,類別歸類法、話題歸類法等都可以使用,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其次,要對時事素材進行分析。
對任何一件事情,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得出不同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1.從“情”與“理”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情”是事件本身蘊含的情感,“理”是我們透過事件本身思索出的哲理或道理。人類都是帶有各種情感的,但與此同時,在看待事物時要用理性的一面去指導行動,否則會導致思想的偏激和行為的誤區。所以,同學們在分析素材時,要從“情”與“理”共存的角度,特別是在考場答卷時,如果把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寫進作文中,那很可能會直接影響考試分數。
2.用辯證的眼光來分析問題。
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用辯證的眼光來分析,很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是缺陷,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卻可能是優點。例如經濟危機,一方面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很多的麻煩,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危機與機遇是共存的,經濟危機讓全球投資者關注那些有長期增長前景的投資領域,如新能源領域。金融危機讓人們更加關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因為提高能效意味著降低成本。所以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因此,面對危機,我們不能因它的危害而裹足不前,我們更應該看到,在它的危害下面所蘊藏著的發展機遇。
3.從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許多時事的背后,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挖掘這些文化內涵,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比如,眼下各種“洋節”已經對中國固有本土文化進行了強有力的沖擊,年輕人把“萬圣節”、“圣誕節”過得熱火朝天。雖然中西文化交流是必然趨勢,但文化的交融,必須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我們可以“山寨”人家的節慶文化,但是因為信仰和文化價值的差異,簡單粗暴的純物化消費性的移植,很容易用新惡續舊俗。這只會有南橘北枳的效果,缺失的恰是西方節慶文化中的宗教信仰的內涵,缺失的是文化的美感和光澤。
現在已經進入11月份,高三的同學們現在就可以開始著手關注和收集時事素材了,希望幾個月的積累可以讓同學們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編輯推薦:
更多內容進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14580.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