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渾源縣中學孟永昌
面對新課改,以前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是否也應改變?今后語文怎樣教?這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問題,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說清楚的,在這里,我只想根據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語文要建立大語文觀
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使中學生具備“出口成章”的表達能力;具備“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閱讀能力;具備那種“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寫作能力。光靠課堂45分鐘,靠一本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巧開“水源”,多渠道地進行訓練,學生的這池知識之“水”才能自然“活”起來。要改變以上那些狀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更新思想,建立大語文教學觀。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生活”、“社會”的知識之“水”,增加學生信息量、擴大知識面、接受新思想、從而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語文要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生只有對語文感興趣,才能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語文學習中,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種類很多。
三、教語文要教會學生積累
在平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積累。許多著名作家都很注意背誦積累。著名作家杰克?倫敦,為了記誦,把美妙的詞句、生動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都記在小紙片上,然后,把紙片掛在房間的各個部位,以便在睡覺、穿衣、踱步時,都能隨手記誦。他正是靠對語言和生活的不斷積累,才能在創作時得心應手,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四、教語文要教會學生讀書
就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語文之根,是學習之母,是教育之本,閱讀能力就是自學能力。閱讀是一種學習過程,廣泛地閱讀有利于整體掌握閱讀規律;有利于養成收集資源的習慣。怎樣培養學生閱讀?我要在這里說明一點,那就是一定要讓學生多讀,教師少講。因為,書中有不少的地方只能靠讀、靠聯想和想象,才能體味出來。
五、教語文要教會學生表達
表達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境界,主要體現在考試中的作文部份。要想教會學生表達,平時就得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說話時要求學生說話要有條理、要連貫、嚴密。要做到以上要求,平時要養成多說、多思考的習慣,培養條理、連貫、嚴密的組織語言的表達能力。避免詞不達意、顛三倒四。為此,在平時教學中,我注重了課前三分鐘演講、定時召開演講會等,以便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對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要求更高,但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討、開拓、創新、總結、實踐,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將會有大幅度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34764.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