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聲入耳小星孤 -讀朱東潤先生《杜甫敘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徐志耀

近來又喜歡讀鄭谷的詩,鄭詩格調不高,但輕靈脫俗,佳句時現,值得賞玩。前幾日,讀到了其《中年》,最后一聯尤令我“戚戚”:“衰年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今天的詩人是不幸的,沒有經歷過時代的動蕩,如何有波瀾壯闊的詩文。今天的詩人又是幸運的,可以安然書齋中,享受安閑的生活。我亦是人至中年,方將二十年前學過的古體詩詞拾起,重填起來。不過,聊以自娛罷了。

寫了幾首詩,就情不自禁地翻出舊書,讀完了朱東潤先生的《杜甫敘論》。有關杜工部的傳記讀的不多,仔細一搜羅,不過寥寥幾部:聞一多先生的《杜甫》及《少陵先生年譜會箋》、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以及小時讀過的馬昭的《草堂春秋》。不過,《杜甫》未完,《李白與杜甫》重點談詩,《草堂春秋》則重點談杜甫的成都生活,唯有朱東潤先生的這部書全面展現了老杜的一生,讀完之后,方可真正比較一下幾部書了。

朱先生稱此書為“敘論”,主要因為中國古代的傳記本來稱為“敘”,“‘敘論’的本決就是評傳”,這本書“對于杜詩的發展講得較多,實際上是杜甫的評傳”,故稱為“敘論”。不過,此書自然不僅僅停留于杜詩中,作者還回顧了其生活年代與背景,意圖從時代的高度解讀杜甫的一生。我認為,人物傳記絕非是對人物生活歷程的簡單回顧,而是要展現人物最濃墨重彩的生命精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以音樂彰顯貝多芬的搏斗,以藝術詮釋米開朗基羅的掙扎,以小說濃縮托爾斯泰的痛苦,就是最典范的例子。真正優秀的傳記,在展現人物生命光華的同時,還能夠展現時代的風貌,恰如傅雷先生在《名人傳》譯稿之前所言:“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以此為標準判斷,聞一多先生與朱東潤先生的杜甫傳記,都接近了這一標準。他們立足于杜詩,解讀其生命的價值,回顧了時代的影子,而郭沫若與馬昭的傳記則只能是一堆垃圾了。

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實際上唯有李白部分可看,雖然其中也不時夾雜了一些階級斗爭的觀點,但畢竟全篇的重點在考察李白的一生,憑借他豐厚的文史知識,內容大致也有可觀之處。而杜甫部分,則重點在解詩,而且是以極其教條、極其低劣的觀點來批駁杜甫,于是才會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地主在咒罵貧窮的兒童,《石壕吏》表現了不抵抗的奴才精神之類的奇談怪論。這的的確確是一堆垃圾,一堆連當反面教材都不夠的垃圾。馬昭的《草堂春秋》可無可稱之處,他寫得不過是一部歷史小說,卻非要拉上階級關系。于是,黃四娘把明清的“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改頭換面之后拿來使用,只是作者忘了,唐代時白銀還根本沒有流通。一個杜詩中出現的人名,就這樣成了苦大仇深的階級姐妹。最惡劣的是,他把早已被別人否定的內容拿到小說,例如人們攻擊張巡殺民守城,以百姓的生命堆砌自己的軍功。這早在千年前就被韓愈批駁過,居然被他當成奇貨來販賣。高適、嚴武這些在杜甫心目中高大的形象,并且也確實給予其許多幫助的名人,在他的筆下都成了唯利是圖、冷漠無情、殺人成性的官僚、軍閥。有階級觀點沒錯,但不能以這種觀點強行改造古人的生活。我如果不是在小時候讀過《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鑒》少年版之類的書籍,真就要被他騙了。由此來看,這兩本書最好擱在書架的最頂層,讓孩子們拿不到最好。否則一旦形成印象,那就很難改變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34771.html

相關閱讀: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