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省汨羅三中 曾智鋒
當今應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這是時代給教師的新任務,并以人為本,這是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理論前提。時代的發展為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注入了新的內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應該是“指揮”,與學生共同奏出優美的旋律;教師應該是“配角”,把學生襯托得光彩照人;教師應該是“場上隊長”,身先士卒,與隊友共同拼搏,在比賽結束后,把隊友——我們的學生,高高的拋向空中……
一個創造型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應對大量的信息。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
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這里涵蓋了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學名著。從《詩經》、《楚辭》、先秦歷史散文、先秦諸子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直到現當代的文學作品以及外國的文學作品;涌現了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魯迅、巴金、老舍、沈從文、朱自清等一大批的文化巨人;體裁也涉及了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另外還出現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諸多文學流派?芍^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我們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素材。
課堂教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建立學生主體觀。關注生活熱點問題。心理學家肯·韋爾伯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獲得、理解或通過切身體驗、研究而掌握和創造知識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如果老師只從單方面按教材的邏輯和自己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時常會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渙散,最后導致思維僵化。因此,立足課堂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首先必須建立學生主體觀。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育的首要目標,應是不斷的喚醒和弘揚人的天性中蘊藏著的探索的沖動,養成敢于質疑的個性。教師若能經常注重啟發和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假以時日,學生不僅能有效的學得知識,還能潛移默化地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批判性思考的學習習慣,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敖逃褪菃拘选,當學生的心靈一旦被喚醒,就能和作者的心靈相互溝通,和課文的內容發生共鳴,從而尋求精神的家園。
因此,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塊天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是時代對現代學生的要求,必須要具備創造精神,這精神應從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探究精神。這必將為我們舉步維艱的語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開創語文教學的一片新的天地,培養新人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37413.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