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大家帶來攻克高三語文薄弱環節,希望大家喜歡下文!
四個方面進步顯著
毋庸諱言,這次“質檢一”考試也暴露了考生的不少薄弱之處。假若這些薄弱之處引不起考生足夠的重視,勢必會在高考中影響自己的成績。其薄弱之處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古詩鑒賞。古詩鑒賞選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這首詩是詩人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友人之作。其中第(2)題為:有之辭,卻獨有深趣。”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試加以分析。該題答案為:同意。淚,這里是借代修辭,指思念家鄉、懷念友人的孤獨愁苦情懷,希望通過本詩向遠方的朋友來傾訴。絕大多數同學不能答到點上,反映出對古詩理解的薄弱。
二、名句填空。對于文質兼美的名句名篇,有的考生不能夠背出,不能得分;有的考生答非所問,不能得分;有的考生雖能背出,但對里面的生僻難寫字書寫有誤,或添字漏字,因此也不能得分。
三、文學閱讀。現代文閱讀材料選自著名作家王小妮的散文《湖泊》,其中第15題要求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第2句為:德意志啊德意志,得到了意志,喪失了激情。但該題答案擬定為:肯定了德國人對環境保護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并有切實的行動;同時也是對一些中國人任意破壞祖國美好自然資源的做法的諷刺;表達了作者痛惜之情。曹老師認為,這個答案并不確切,它并不是對這個句子含意的理解,而是表達了作者情感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好多同學得不到應有的分數,反映出包括老師在內的大部分學生對此考點的模糊認識。
四、語言運用。第18題考查給一則新聞材料擬標題,要求用上擬人和對偶兩種修辭,有的同學所寫內容和新聞材料無關,有的不能用上擬人和對偶兩種修辭。第20題考查根據語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有的考生不能正確理解材料的內容,思路受到限制,因此失誤很多。
五、作文選材。這次“質檢一”作文,盡管能夠圍繞文題“珍藏”選材立意,但選材較為陳舊,或者是用別人用濫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如李白、蘇軾、李清照等;或者是對任何父母都適用的對子女的愛。另外不少考生構思一般,語言平淡,因此得分也不高。
根據題型改變戰術 針對以上薄弱環節,同學們在下一階段的復習中應注意改進學習方法,針對不同的題型具體把握:
現代文閱讀試題。要重點抓文章思路,掌握不同文體的行文特點,能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才能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話在整體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層次關系,不至于在作答時因小失大、顧此失彼。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行文特點,閱讀議論性文章重點抓中心句、分論點句及文意轉折句,散文要重視其中的抒情議論句和使用修辭格的句子�,F代文閱讀答題原則是“答案多在原文中”,考生應能從原文中篩選、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整合。但僅對原文中的相關語句照抄照搬是不行的,有的題要求對選出的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表述。有些閱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說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準表述的范圍、角度和方式,用規范的語言表達。
名句填空題。在重點掌握課本中要背誦的名句名篇外,同時也要兼顧課外那些千古傳頌的、最經典的句子上,尤其是那些表現積極進取意義的句子。默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
語言運用題。這是高考命題人求新、求活、求亮的密集區,它越來越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因此在掌握有關知識的基礎上,應以生活實際為背景材料,以綜合運用為考查導向,進行針對性語文素養訓練。
寫作部分。(1)平時要多讀一些書,而且留心處處皆學問。要懂得思考,要不斷地積累,不管出什么形式的作文,只是形式的問題,能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還在于平時的調動積淀,展示才華。(2)考場中文筆要好,就要平時有思考,認識問題深刻,不能太膚淺。如果認識太膚淺,不管出什么樣形式的文章,也是膚淺的。(3)重視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寫好規矩文的基礎上,鼓勵創新,加強創新思維訓練;(4)加強思想修養,進行思想感情訓練;(5)注重表達,強化情文并茂的針對性訓練。
總結:攻克高三語文薄弱環節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復習本門課程,更多精彩學習內容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81648.html
相關閱讀: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