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現代漢語標點符號運用—表意原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篇好的文章,不光體現在字詞句的合理使用,標點符號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所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也。在近幾年的高考,各地自主命題中考查標點符號運用的越來越少,但是在文章寫作中,標點符號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了更好的掌握標點符號的運用,這里為大家分享現代漢語標點符號運用的三項原則,今天就讓名師講講表意原則。
表意原則,就是標點符號不僅用來逗斷語句,使閱讀更加明確和迅速,也是輔助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們試舉例說明。
例1:這個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例2: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這兩個句子中,逗號的運用都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在例1中的逗號按照一般的規則可以不要,也可以用頓號,因為“真實”和“感人”在此句中充當補語,屬于輔助性修飾成分。但說話者為了表示強調,在兩個詞之間作了比較長的停頓,意在表明這部作品的藝術效果,所以這里使用了逗號。
而例2是魯迅先生的名篇《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句子,作者在這里幾乎是一字一頓,在“聽說”“她”“劉和珍君”之間連續使用逗號,表達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悲憤之情。除了這些特例之外,標點符號使用的一般情形中也涉及表意原則,如:
例3: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雪線以上的靈花異草,據說是稀世之寶——即一種很難求的婦科良藥。
例4:在鄂西大山的半個多月里,將士們不論是行軍還是宿營,都能聽到老虎、豺狼、野豬、豹子……及其他野獸的叫聲,已經習以為常。
以上兩個例子,例3屬于破折號誤用,例4屬于省略號誤用。例3中,“稀世之寶”后面有了“即”,就已經有了解釋說明的詞語,破折號用在這里就顯得多余。因此,這里破折號和“即”可以任刪一個。例4中,“及其他”已經總括了其他的野獸,前面的省略號就必須刪去。 考慮標點符號的運用一定要看句意,察語氣。
一個句子無論字數多少,都必須有完整的語氣,因此,句末點號必須放在句末,尤其是像感嘆號和問號這兩種感情色彩和語氣強烈的句末點號。如:
例5:多美呀,祖國的春天!
例6:哦!陜北,我的命運多舛、荒蕪貧窮、勇敢善良和不屈不撓的故鄉呀,我的自用自在、美麗豐饒、激情澎湃和溫柔多情的家園。
在例5是一個倒裝句,顯然“多美呀”提到句前,但從整個句意來看,句末點號應該放在整個句子的末尾。例6就是一個感嘆號誤用,從句意來看,“哦,陜北”是一個呼告語。獨立成句,因此,感嘆好就應該放在“陜北”后面。
標點符號的使用應該考慮到表意的整體性,即句意和語氣在一個句子單位中應該是連貫的,不宜輕易隔斷。但在日常標點符號的使用中常常有只考慮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而不考慮語意表達的整體性的現象。應該明確,標點符號的使用應該從屬于語意表達。如:例7: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依靠群眾,堅持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例8:念碑上刻著:“有志者事竟成”六個大字。例7中,“體會到”是一個動詞性短語,后面的“依靠群眾,堅持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是它的賓語,兩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動賓結構。此處用冒號就使得完整的句子被割裂,導致表意不完整。例8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綜上所述,學習方法網名師表示標點符號系統作為輔助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使語意表達更明確和更規范,因此,表意原則應該是標點符號使用中需要遵循的一項基本的規則。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現代漢語標點符號運用—表意原則”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44059.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