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小見大,就近取譬,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來闡明一個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對于批判繼承這樣的重大問題,如果擺開陣勢鋪開來談,在千把字的雜文中幾乎是不可能談好的。作者通過比喻來談,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使讀者一讀就懂,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僅整個比喻(“大宅子”)是貼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貼切的。用“孱頭”“昏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用“魚翅”“鴉片”“煙燈和煙槍”來比喻文化遺產中的三個組成部分;用“占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都十分貼切,絲絲入扣。
2.運用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反襯,使文章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文章標題是“拿來主義”,但一開頭卻不講“拿來主義”,而是提出“閉關主義”,接著大談“送去主義”,好像是繞了彎子。實際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歷數“送去主義”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來主義”,就顯得順理成章,很有氣勢。對“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批判就成了闡述“拿來主義”的鋪墊。而且,“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是“拿來主義”的對立面,正好與“拿來主義”形成鮮明對照。
3.卓越的幽默和諷刺才能力透紙背。作者為了諷刺那些“送去主義”的行徑和濫調,便說“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既挖苦了“送去主義”,也旁敲側擊了“摩登”作風,可謂一箭雙雕。“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順手一擊,便對蔣介石、邵洵美予以辛辣的諷刺!爸挥袩煒尯蜔煙,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又給國粹家以深深的挖苦。這樣的語句,文中俯拾皆是,恕不一一贅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44686.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