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培養學生的主人,其策略集中到一點,這就是“放權”與“用權”。
先說“放權”。
一要把語文的學習權還給學生。
無論是識記字音字形,辨別詞語等基礎活,還是閱讀寫作樣的綜合活,無論簡易,還是繁難,都要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體悟、自我探索、自我解決。
作為語文教師切不可包辦替代,不要縱容學生的懶漢思想與依賴習慣,要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曾有學生說過這樣的話,像字音、詞語,要我們課下查工具書,我們是絕對不會查的,除非告訴我們。這實在是典型的語文懶漢。對此言行,我們不能妥協退讓,要依理再三說服。
“學”總比“不學”好,至于學多、學少要視學生的實際,我們不可強求一致。但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與行為。
語文學習是學生的份內之事,要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作為語文教師也不可把學生這一權利隨意剝奪。
二要把語文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
課堂語文教師,要盡量少講些,讓學生讀,讓學生思,讓學生品,讓學生品。只有生動,課堂才會有實效。一節課就只有45分鐘,絕大部分時間應當還給學生。
把語文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還有一層意思是,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學會計劃時間,學會使用時間,學會權量時間效率。為此,要將語文的語文的“量”和“質”,同時間聯系起來,有時間運用意識。
三要把語文話語權還給學生。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深知,“說”和“寫”是學生的一種天然欲望,只是由于主客觀的原因,有的說得多,有的說得少;有的說得好,有的說得不好;有的寫得漂亮,有的寫的拙劣。不管怎樣,只要學生是出自內心的真表達,只要學生有著善的意念與美的追求,就要尊重,就要保護。只有這樣,學生語文的話語權才能真正把握在手里。
除了這一層意思外,還有一層就是思想話語權。師生各自所占的起點不同,不能因為教師高于學生,就對學生的思想意見進行簡單的否定甚至打壓。
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師的聲音,還要有學生的聲音,那些充滿稚?的聲音。我們可以不同意學生的思想,但要尊重學生說話、思想的權利。
因為語文培養的是思想的巨人,而不是思想的奴才。
四要語文的探究權還給學生。
無論是字詞,還是詩文,語文的世界里有著太多值得探究的時空。探究不是科學家的專利,也不是教師的專利,作為學生仍然擁有探究權。
學生的探究可能還比較膚淺,還不夠深入;學生的探究可能還比較片面,還不夠辯證;學生的探究可能還缺少聯系,視野不夠開闊……但誰人是天生的探究家?為什么不給學生發展與進步的機會?
語文的探究,要建議學生從小處開始,從身邊開始,切忌貪大務全。
五要把語文的發展權還給學生。
于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知識增長的過程,就是一個能力提高的過程,就是一個情感、思想、精神得以豐富和提升的過程。
要看到學生的進步,還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厚積薄發,要重積累;語文要走向生活,要重運用;語文要親近文化,要重精神品質等。
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發展,不僅是應試所需要的那點可憐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有面向終身的語文素養,能自學自育,能獨立聽說讀寫思。
再說“用權”。
“放權”,要解決思想問題,這就是要充分信任學生。
“放權”不等于不管,我們要給學生思路、方法和經驗。
“放權”實際上只是解決了學生作語文學習主人的基礎工作,最為重要而又艱苦的工作是引導學生充分“用權”。
學生真正把以上“五權”加以落實,主人的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61305.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