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以對和技能的考查為主線,地理的提高要求考生首先必須具備科學的地理體系;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
構建科學的地理思維體系
構建科學的地理思維體系是形成地理的關鍵。地理學科的思維體系是與地理學的學科特征緊密聯系而形成和產生的。它主要包括綜合的、聯系的、區域的、動態的以及立體的地理思維方式。
綜合性:地理學從研究內容到研究上都具有綜合性的特征。
綜合性的思維方法指能夠運用綜合分析方法,對命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歸納、評價并獲得地理結論。
在高考過程中,考生應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綜合分析思維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知道應從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綜合地分析和評價不同地理事物的特點。
區域特征的綜合分析方法:
1、 區域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關位置、范圍、界線)
(2)地形:(主要類型、組成、地勢、地表形態、分布、成因)
(3)氣候:(氣候類型、氣溫與降水特點、溫度帶、干濕區、成因)
(4)河流、湖泊:(分布、補給、季節變化、水文與水系特 征、成因)
(5)植被(類型、分布、特點)
(6)土壤(類型、分布、特點)
(7)自然資源:
①種類(礦產、土地、水、氣候、等)
②數量狀況
③質量狀況
④優勢資源
⑤地理分布
⑥制約性資源
2.區域人文地理特征
(1)區域社會構成特點:人口狀況 ②民族狀況 ③宗教、文化、、傳統等
(2)區域經濟發展特點:
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均GDP)
②區域在世界或全國的經濟地位
③農業(地位、類型、特點、發展條件、分布、農產品)
④工業(地位、類型、發展條件、分布、工業產品)
⑤交通、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分布、特點;首都、主要港口和工業中心等)
(3)區域經濟發展條件(競爭力狀況)
①優勢(區位、資源、人才、科技、文化、教育、勞動力、資金、基礎設施、交通)
②制約性因素(資金、資源、科技、人才、基礎設施、環境問題等)
3.區域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
綜合分析區域內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各因素,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
聯系性:地表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不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和制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間也存在密切的聯系和制約關系。
歐洲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的內在聯系
區域性: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又一顯著特征。
在對區域地理現象和成因進行分析時,既能夠運用綜合對比的方法分析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又能對不同地理事物和問題,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進行科學評價,是地理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比較法是分析和掌握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考察區域特征的常見命題方式。
區域差異的比較方法:
、贆M向對比:即將同一類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比較。
、诳v向對比:即對同一地理事物和現象在不同的階段的發展狀況進行比較。
、蹖n}對比;對幾個國家或地區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比較。
、芫C合對比: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區有關的地理要素作系統比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立體性:空間和立體思維是地理思維的又一特色,它是由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具有空間的和立體特征所決定的。
準確地將地理抽象思維與地理形象思維進行轉換,也是地理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復習中,應注重充分運用地圖、圖形、和填圖、繪圖的方法,來建立地理空間概念,培養地理立體思維能力。
動態性: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即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都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斷變化。
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洋流的運動、地殼的運動和物質循環、生物圈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自然地理學研究的重點問題;影響農業、工業、人口、城市等發展的要素及變化規律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地理學要不斷研究地理事物變化發展的特點,探索變化發展的規律,并預測未來發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在地理中應樹立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看待影響地理事物形成和演變的因素的科學態度和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6187.html
相關閱讀: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