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一
傅雷生性耿直倔強。早在讀中學之際,就因為言辭激烈被學校開除。他曾是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而且還是帶頭人,以他的天性和少經歷,若成為一名職業的革命者并不會令人意外。中學即將結束時,他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文學的魔力開始在他的血液里興風作浪,意味著他終身必然只能與文字為伍。
從此以后,傅雷更像一個標準的文人,始終是有骨氣的文弱書生。天下大亂,戰火紛飛,血雨腥風,他沒有投筆從戎,沒有參與激烈的黨派之爭,而是有意無意地遠離暴力和政治。 “
九一八事變”
之后,傅雷歷經艱險,赴昆明國立藝專任教。
傅雷沒在戰時的大后方留下來,他與國立藝專的校長意見不合,犯起了牛脾氣,又回到孤島上海。接下來,他以純粹個人的形式進行著抗戰,為了不與日本人照面,閉門不出,“
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
,整日埋頭翻譯。對傅雷的生平進行梳理后不難發現,他一生中有兩個階段是出奇勤奮,成績也極為驚人:第一階段是抗戰期間,第二階段是被打成右派以后。
不幸有時候也能成為一種動力,面對整個民族的國難,以及個人遇到的巨大不幸,傅雷都選擇用譯筆來表達他的立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
譯”
圣賢書。一個有品質的文人,在個人行為上究竟應該如何特立獨行,在困難面前應該如何進行正確選擇,他都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也許正因為如此,最后那一幕完全可以避免的巨大悲劇的出現,才會讓大家感到非常遺憾,非常痛心。當人格和尊嚴備受凌辱,傅雷的終極抉擇,竟然是與心愛的妻子一起自殺。
二
傅雷把畢生精力都放在了文學翻譯上。他的第一本譯作是《夏洛外傳》,這本著作通過傅雷的翻譯,變為一道精神菜肴端到中國人面前。我不知道這本書的影響力有多大,是否受到當時讀者的歡迎。根據譯者自述,傅雷希望它能為自己掙幾個小錢,結局卻是遭到好幾家書店經理的拒絕,只能自費出版。
傅雷的翻譯最后受到大家歡迎不容置疑,巴爾扎克真該好好感謝這位中國知音,正是因為有了傅雷的出色翻譯,這位法國大作家的心血才貨真價實地成為中國的暢銷書。不止一個人翻譯過巴爾扎克的作品,然而傅雷的譯本最容易被大家接受,是公認的品牌。
吃翻譯這碗飯看起來容易,但真正要靠它養家糊口,遠比我們想象的困難許多。在很多非常尷尬的歷史時期,翻譯文學作品要比寫作更容易生存,更容易成為躲風避雨的碼頭。巴爾扎克的著作成了傅雷最好的憩息地。1949
以后,圖書出版基本上被壟斷,翻譯蘇聯作品成為時髦,許多搞翻譯的人不得不跟在老大哥后面亦步亦趨。傅雷的幸運在于他一點都不用勉強,完全可以沉浸在巴爾扎克身上。很長時間里,巴爾扎克都是一個主旋律作家,作為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因為被馬克思、恩格斯看好,巴爾扎克有幸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翻譯他的作品是旱澇保收。
傅雷的最后一部翻譯作品是巴爾扎克的《幻滅》,我更愿意相信這只是一種巧合。
三
一個不懂外語的人,冒冒失失談論翻譯是很可笑的。法國的紀德翻譯莎士比亞,把“
靜得連一只老鼠的聲音都沒有”
,譯成了“
靜得連一只貓的聲音都沒有”
。為此,傅雷與施蟄存曾有過一番認真的討論,傅雷認為這個絕對不是錯譯,而是“
達意”
和“
傳神”
。英法兩國人形容安靜有不同的習慣,重點不在究竟有沒有老鼠和貓,就像中國人說“
鴉雀無聲”
,鴉和雀都是虛擬的,死摳字面無疑會鬧笑話。
有什么樣的翻譯,就有什么樣的讀者;同樣,有什么樣的讀者,也就會有什么樣的翻譯。也許讀者根本不在乎傅雷的那些努力,對于翻譯作品,匆匆地看上一遍,知道一個大概已經足夠。世界文學名著已成為最好的文化裝飾,成了客廳中高大書架上象征品位的擺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傅雷的翻譯。然而有人喜歡的就是這種書呆子氣,譬如我,就是傅雷譯本的堅定擁護者和受惠者,他譯文中特有的那種節奏、那種語感、那種遣詞造句的風格,都曾經深深地影響過我。
傅雷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達意和傳神上,文字方面的精益求精讓讀者獲益匪淺,我正是以一種感恩的心情寫下這篇懷念文章的。傅雷活著的時候,美文這個詞還不流行,因為在老派的人看來,“
文”
這個字本來就含有“
美”
的成分,天生就應該是美的,只不過隨著文字的普及,隨著文化的泛濫,文已經越來越不美麗,越來越不講究;谶@樣的現實,強調傅雷的譯著為美文并不過分。
傅雷的遠去意味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結束,在文化和文明缺失的昨天,他的浩瀚譯著曾像沙漠中的綠洲一樣,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青。
(摘編自《懷念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傅雷不僅是卓有成就的翻譯家,也是享譽文壇的小說家,他在讀中學時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并由此和文字結緣,終身和文字為伍。
B
.面對動蕩不安、戰火紛飛的形勢,傅雷沒有投筆從戎,積極參與,而是明哲保身,有意或無意地遠離暴力和政治,這是其性格上的弱點。
C
.傅雷的翻譯之路并不一帆風順。第一本譯作《夏洛外傳》曾遭拒絕,但最后他的譯作深受歡迎,所翻譯的巴爾扎克的作品是人們公認的品牌。
D
.傅雷認為,翻譯外國作品時要考慮到各國不同的語言習慣,如果死摳字眼就會鬧出笑話,要在“
達意”
和“
傳神”
兩個方面下功夫。
E
.傅雷的譯作并不能稱為美文,但是隨著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泛濫,文章已經越來越不美。和這些不美的文章相比,傅雷的譯作確是美文。
(2
)文中說“
傅雷生性耿直倔強”
,請結合材料簡述傅雷生性耿直倔強體現在哪些方面。(6
分)
答:
(3
)傅雷為什么能夠在翻譯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
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6
分)
答:
(4
)作者說“
傅雷的遠去意味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結束”
,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
分)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1
)選D
給3
分,選C
給2
分,選A
給1
分,選B
、E
不給分。 A
.“
也是享譽文壇的小說家”
錯,原文沒有相關信息;B
.“
明哲保身”“
這是其性格上的弱點”
錯,傅雷選擇用譯筆表達立場,這是其可貴品質;E
.“
傅雷的譯作并不能稱為美文”
錯,原文是說傅雷活著的時候,美文這個詞還不流行,文本來就應該是美的。
(2
)①
讀中學時,因為言辭激烈被學校開除,是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②
抗戰時,與國立藝專的校長意見不合,返回上海。③
以純粹個人的形式進行著抗戰。④
當人格和尊嚴備受凌辱,選擇和妻子一起自殺。(1
點1
分,4
點全對6
分)
(3
)①
面對國難和個人的不幸,傅雷能夠克服不幸,專心翻譯。②
投入了畢生精力。③
追求“
達意”
和“
傳神”
,文字方面精益求精。(每點2
分)
(4
)①
傅雷是一個標準的文人,他遠去之后當今社會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文人。②
傅雷是一個有品質的文人,在個人行為及面對困難方面都為我們做出了表率。他遠去之后當今社會沒有了這方面的表率。③
傅雷的譯文水平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學水平,他遠去之后當今社會再也找不到如此高水平的譯著。④
作者這樣寫表達了對傅雷的贊美、惋惜以及對當今社會的無奈。(每點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22957.html
相關閱讀:《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