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梁漱溟為什么與眾不同(節選)》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梁漱溟為什么與眾不同(節選) 劉仰東 梁漱溟是不是學者,這本來不成問題。 1916 ,他 23 歲時就在蔡元培校長的引薦下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門(系),次開講,先講 印度哲學 , 梁漱溟為什么與眾不同(節選)
劉仰東
梁漱溟是不是學者,這本來不成問題。1916
,他23
歲時就在蔡元培校長的引薦下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門(系),次開講,先講“
印度哲學”
,再講“
儒家哲學”
。講“
儒家哲學”
時,聽者踴躍,除一般學生外,還有四五十歲的前輩,還有一些當時及后來的風云人物。四后,《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學先驅者的盛名。他是因學問而出名的,世人歷來也是以“
知名學者”
來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卻一向不自視為學者,也一向不為了學問而做學問。他生前曾在許多文字或演講中明確表態。1930
,他在題為“
我是怎樣一個人”
的文章中寫道:“
大家誤解我什么?這就是誤認為我是一個學者,甚或說是什么‘
哲學家’‘'
佛學家’‘
國學家'……
這真是于兩面都不合適:一面固然糟蹋了學者以及國學家,一面亦埋沒了我簡單純粹的本來面目……
談學問,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
我只是好發生問題——
尤其易從人事上感觸發生問題。有問題,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見;有主見,就從而有行動發出來。外人看我像是在談學問,其實我不過好用心思來解決我的問題而已,志不在學問也。”
此時,梁漱溟不足40
歲,他的后半生,依然沒有變。在梁漱溟看來,儒學也好,佛學也好,都是人生實踐之學。他曾說:“
孔子的東西不是一種思想,而是一種生活。”
他認為如果在大學講堂里把孔子學說只當做哲學思想來講,則“
其固有精神實質亡矣”
!梁漱溟曾再三強調,孔子的學問是專門致力于人的身心進于自覺、自主,使人的生命整體上有所變化和提高,將自己的智慧用于修養實踐上。把“
四書五經”
背得爛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將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類社會。這個觀點貫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依然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人有的是需要學習的東西,而中國古書汗牛充棟,除了少數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讀,但有一本書,即《論語》,作為中國知識分子,是不可不讀的。
1924
夏天,他在當講之毅然辭去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北大教職,此后,再也沒有回到大學的講臺上。當時也有幾所大學請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謝絕了這些邀請。多后,他在寫給侄子的信中說:“
我這里沒有旁的念頭,只有一個念頭:責任。”
又說,我“
處處皆有責任,而我總是把最大的問題擺在心上。最大的問題即所謂中國問題”
。在這樣的信念驅動下,梁漱溟南來而北往,數十如一日,奔波于他的“
人生實踐”
之路。
他31
歲辭去北大教職后,先用七八的時間,到山東、廣東、上海、山西、河南等地辦學和考察。自1931
起,梁漱溟落腳山東鄒平,開始了長達七的鄉村建設活動。他的長子梁培寬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沒有水電,我們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點的是油燈。……
基本上過的就是農村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說:“1931
與同仁赴山東鄒平創辦山東鄉村研究院……
它以全體鄉民或村民為對象,培養農民的團體生活習慣與組織能力,普及文化,移風易俗,并借團體組織引進科學技術,以提高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從根本上建設國家。”
抗戰的爆發,讓梁漱溟為之努力七的鄉村建設活動戛然而止。但隨后他進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躍歲月。1938
1
月,梁漱溟訪問延安,與中共領導人進行了廣泛接觸。1939
2
月,梁漱溟赴晉冀豫皖蘇魯等地的敵后游擊區巡視,與國民黨將領和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人羅榮桓、陳光、彭雪楓等都進行了會晤。1940
底,梁漱溟與黃炎培等共同發起組織“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試圖以“
第三方面”
的力量促成兩黨的團結,以求抗戰的最后勝利。
30
歲到50
歲,被視為生命的黃金時期。而梁漱溟從31
歲退出北大后,二十余間奔走于社會,他參與的所有社會活動、政治活動,無疑都屬于在儒家大義指導下的遠離書齋的人生實踐。自這個意義上看,梁漱溟雖享學者之名,實乃一個社會活動家。
(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節)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梁漱溟在北京大學哲學門(系)任教四后,出版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這使他享有了新儒學先驅者的盛名。
B
.梁漱溟認為,把“
四書五經”
背得爛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將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類社會。為了實踐這一觀點,他在山東鄒平開始了長達七的鄉村建設活動。
C
.抗戰爆發后,梁漱溟進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躍歲月,其目的也是為了解決所謂最大的問題,即所謂中國問題。
D
.提高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從根本上建設國家,這就是梁漱溟與同仁赴山東鄒平創辦山東鄉村研究院的目的。
E
.梁漱溟雖享學者之名,實乃一個社會活動家。這正是他在儒家大義指導下的遠離書齋的人生實踐意義之所在。
(2
)梁漱溟為什么不認為自己是學者?他辭去北大教職,轉而到許多地方辦學考察,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
分)
(3
)本文題目是《梁漱溟為什么與眾不同》,那么,請根據全文,簡要說說梁漱溟的“
與眾不同”
之處。(6
分)
(4
)文章作者認為,梁漱溟雖享學者之名,實乃一個社會活動家。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請說說你的看法(8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21699.html

相關閱讀:《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