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4
)題。(
25
分)
我在父親趙望云的筆墨中度過自己不知事的童和充滿理想又經歷過迷茫的青時期,這兩個時期,父親對我有著深刻的影響。
小的時候,我們家里客人絡繹不絕,幾乎都是為著父親的畫而來。父親善良隨和,從不忍心讓來訪者空手而歸。更有黃胄哥、濟眾哥、庶之哥(三位均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索性吃住在我家,隨父親習畫。這是一個熱鬧的充溢著溫馨和生機的大家庭。許多人以為我會隨父親學畫,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從未強迫我一定得走他的路。
父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旅行寫生畫畫,即使受迫害最深的日子也沒有歇腳。他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特別是面向大西北,沿著古絲綢之路,深入祁連山的崇山峻嶺、八百里秦川的鄉間地頭、秦巴山區的林場民居體驗生活,創作出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的傳世之作。張大千曾這樣說過:
“
我畫馬不及悲鴻與望云,悲鴻的馬是奔跑的馬,望云的馬是勞作的馬。
”
老舍先生這樣說:
“
”
的確是這樣,父親的畫作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關,構圖中既有理性的審美觀,又有豪放自由的筆墨,更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以自己獨創的畫風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
我敬重父親,每次站在他的身邊,專注地看他作畫,我的心里都會產生隱約的音樂線條,這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感覺,這感覺隨著父親筆墨的變化和線條的流動而強烈著,強烈著。在父親畫案旁的我,鬼使神差地堅定了當作曲家的決心。父親一直鐘愛中國戲曲音樂,拉得一手好京胡,他早就發現我在音樂上的天賦和超常的愛好。但那個月,出身于我們這樣家庭背景的孩子是很難進入高等學府的。在我考試結束后,得知考試成績很好,我興奮不已。但如父親所料,我還是落榜了。我酷愛音樂,哪里能經受住這樣的打擊,一下蔫了。父親摟過我說:
“
你既然熱愛音樂,就應該認認真真地愛,切不可屈服于眼前的小挫折,時間長著呢。
”
父親溫暖的懷抱和親切的鼓勵讓我輕松了許多,我更加堅定了學習音樂的決心。
在音樂學院學習的過程中,父親似乎離得很遠,又似乎站得很近,我覺得自己是父親手中的風箏,他掌握著我的方向,引領我飛向蔚藍的天空。
大學畢業分配時,我留在了西安,工作單位是陜西戲曲劇院秦腔團,這和我做真正意義上的作曲家的理想有相當的落差。父親卻認為:
“
到秦腔團工作是一個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絕好機會,中國戲曲音樂是民族民間音樂的根,不論你學了多少西洋作曲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你今后音樂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你安下心來把它弄明白,將會終身受益。
”
幸虧父親及時點撥。在秦腔團的工作中,我開始用大量時間了解秦腔、碗碗腔、眉戶,了解它們的板路曲牌形式、唱腔結構、鑼鼓特點等等,并與其他劇種如京劇、豫劇、晉劇、川劇等作比較,尋找它們不同的特點。父親期許的目光告訴我:
“
美術是凝固的音樂,希望有一天,你用自己的音樂為爹的畫注入活力。
”
我在心中對父親鄭重承諾。從此我的努力有了更明確的動力。
我崇拜父親,雖說父親對我的生活的關照并非事無巨細,但父親的藝術才華和他堅韌不拔的內心情愫是我一生的榜樣。在壓力最大的月,父親很少說話,只是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不停地作畫,累了,便靠著床頭,搭著小棉被,微閉著雙眼,手中的香煙忽明忽暗,這個時候誰也不會打擾父親,我們知道父親雖然停下手中的畫筆,可他心中的筆卻沒有停住。一家人共同守護著父親心靈的創作凈土,在那片凈土上,父親拖著病殘的身軀耕耘出他的晚百幅系列作品。這一組作品是父親靈魂深處對美好生活的追憶與吶喊,他如交響詩一般沖撞著我的心,激勵著我的音樂創作。我熱愛父親,是他的給予讓我收獲了多彩的人生。如今,我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父親依然是一座巍巍高山矗立在我的心中。
(趙季平《心語
——
懷念父親趙望云》)
12.
(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
分)
A
.
“
我
”
生活在一個熱鬧的充溢著溫馨和生機的大家庭,很多人都隨父親習畫,大家都認為
“
我
”
會隨父親學畫,父親也曾要求
“
我
”
走他的路。
B
.在秦腔團工作期間,趙季平汲取了音樂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
中國戲曲音樂的精華,這段工作經歷讓他受益終身。
C
.趙望云先生既以自己獨創的畫風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又以自己的藝術才華和堅韌不拔的內心情愫成為子女崇拜的榜樣。
D
.在
“
我
”
的人生低谷期,父親依然對
“
我
”
有鼓勵有期望
;在壓力最大的歲月里,父親如交響詩般的作品,依然激勵著
“
我
”
的音樂創作。
E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著重講述了趙季平先生對父親的懷念,語言華美清新,抒情意味濃郁。
(
2
)請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下列兩幅作品的作者,請說明理由并試述
(
6
分)
(
3
)簡述在
“
我
”
人生的不同階段父親對我的深刻影響,概括
“
我
”
對父親的感情。(
6
分)
(
4
)試探究下面歌詞中塑造的父親形象和本文中父親形象的異同。你更欣賞哪個父親的形象,請簡述理由。(
8
分)
“那是我小時候/
常坐在父親肩頭/
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
等我長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
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
都說養兒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
《父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43965.html
相關閱讀:《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