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實用類文本《回憶傅斯先生二三事》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實用類文本閱讀( 25 分) 回憶傅斯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 ① 五四 運動時,傅斯先生還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就表現了他那深厚的學養和卓越的領導、組織才能。 當時他所主編的《新潮 實用類文本閱讀(25
分)
回憶傅斯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
①“
五四”
運動時,傅斯先生還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就表現了他那深厚的學養和卓越的領導、組織才能。
當時他所主編的《新潮》雜志,蔚為“
五四”
時期最有影響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開了我國由傳統大踏步而又不
可逆轉地進入近代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序幕,其歷史意義恰相當于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傅斯的名字也
理所當然地成為

五四

運動中一個極為響亮的名字。
②“
五四”
以后,傅斯先生去德國留學,受到當時德國歷史學派的影響,以史料翔實、考訂精賅為其特色。
回國后,傅斯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這條路線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難。不過,先生
的本意似乎并非就是歷史學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張歷史學應該由史料出發,也就是說,沒有材料就談不到歷史
研究。這和他的老師和終生摯友胡適先生的“
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
是一脈相通的。他一系列的主要名文如
《性命古訓辨證》《夷夏東西說》等,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聲譽和地位。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即由先生出任歷
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學與語言學合在一起,亦足以見
先生學術路線與德國學派的淵源。

傅先生是第一個認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學研究的人。歷史歸根結底乃是人的活動,而人的活動歸
根結底乃是通過心理的這一環節。一般的歷史學家們看問題往往只停留在社會分析的層次上,而絕少論及作
為歷史主體的人的心靈深處,所以往往是未達一間而功虧一簣。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寫到反叛的時候,往往會
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
內不自安”
而終于謀反。反叛是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其內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這
就更深一層地觸及到了當事者的內心或靈魂深處,而比單純地論述背景與客觀形勢要更深一步。

抗日戰爭后期,國內矛盾已日益突出,國民參政會遂組織了一個延安訪問團,團員似是六位參政員,有傅
斯和黃炎培在內。在延安,毛澤東與訪問團成員逐一談過話,他與先生在“
五四”
時期當屬舊識,大概也稱
道了
先生在

五四

時期的功績,所以
先生就自稱:

我們當日不過是陳勝、吳廣而已。


抗日戰爭結束后,北大校長蔣夢麟去重慶做官,校長由胡適繼任。因胡適當時在美國,未能速返,在胡適
回國以前,校長由先生代理。是十二月一日西南聯大學生因反對內戰舉行集會,遭到國民黨當局鎮壓,打
死四人,造成慘案,由此爆發了“
一二一”
運動。先生遂由重慶來昆明處理學潮。他慰問學生,見到了學生代
表時說,你們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應。一時曾博得不少同學們的認同。但是先生當時的基
本立足點卻是無法認同學生的民主運動的,所以,不久他也和其他幾位老師一樣和大多數同學的主流拉開了
距離。

抗戰期間政府遷到重慶后,傅先生以參政員的身份曾在會上猛烈地抨擊孔、宋豪門,博得了“
大炮”
的聲
譽,為一時物望所歸。胡適回國任校長后,先生回南京史語所,當時戰局動蕩、經濟崩潰,傅斯在題為《論豪
門資本之必須鏟除》的文章中尖銳指出:“
今天的官僚資本當然推孔宋兩家”
,“
古人說‘
化家為國’
,現在是‘

國為家”’
,“
他(宋子文)的作風是極其蠻橫,把天下人分為二類,非奴才即敵人”
。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轟鳴聲
中,蔣介石立又一次請先生吃飯,傅斯毫不客氣地對蔣介石說:“
宋與國人全體為敵,此為政治主要僵局之
一。”
接著又在《世紀評論》上發表題為《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各地報刊立即紛紛轉載,轟動全
國。在列舉宋子文的各種胡作非為后,他說:“
我真憤慨極了,一如當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
樣,國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當然有人歡迎他或孔祥熙在位,
以便政府快垮。‘
我們是救火的人,不是乘火打劫的人’
,我們要求他快走。”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宋子文只好
黯然下臺!

解放前夕,傅先生在臺灣出任臺灣大學校長,主要的班底仍是北大老人,如毛子水、姚從吾、劉崇、錢思亮
各位先生,臺大若干來蔚為臺灣的北大。1950
12
月20
日傅斯因腦溢血猝死于臺灣大學,享54
歲。
(節選自《社會科學論壇》)
相關鏈接:

早在1946
初,蔣介石就與陳布雷商量,要讓傅斯先生做國府委員。結果,任說客說破了天,傅斯
堅決不肯。蔣介石轉而想拉胡適進入政府,希望傅斯能做說服工作,結果傅斯也竭力反對。在給胡適的信
中傅斯說,兩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沒有了說話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說話的分量。“
一入政府,沒人再聽我們一
句話

。他勸胡適要保持名節,其中有一句話極有分量:

借重先生,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


傅斯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是維護學術自由、教育特別是大學獨立;二是大學工作必須以學術為中心。
1949
國民黨敗退臺灣后,國民黨政府下令實行聯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
不純正”
被判罪,其他人要連坐,
傅斯憤慨地對國民黨當局聲明,臺大師生由他一人擔保,發生問題,他負全部責任,從而迫使這個反動制度在
臺大無法推行。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在“
一二一”
運動中,傅斯先生由重慶來昆明處理學潮,他對學生民主運動的認識一直博得不少學生的
認同。
B
.傅斯不做國府委員,也反對胡適做國府委員,其主要原因是兩人一旦加入政府,就失去了說話的白由和
分量,同時名節也會受損。
C
.傅斯面對戰局動蕩、經濟崩潰的局面,尖銳指出宋子文與人民為敵,“
化國為家”
,是當時政治主要僵局
之一。
D
.傅斯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其本意不是歷史學止步于史料,而是歷史學應
該由史料出發。
E
.歷史學家們看問題往往只注重社會分析,不論及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心靈深處,傅斯卻獨辟蹊徑,注重
心理研究。
(2)
作為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回答。(6
分)
(3)
傅斯先生在史學上的貢獻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6
分)
(4)
傅斯先生是著名學者,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分析其人格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1) BC
(選B
給3
分,選C
給2
分,選D
給1
分;選A
、E
不給分。)
【解析】D“
其本意不是”
應為“
本意似乎并非就是”
,把或然當必然。A“
對學生民主運動的認識一直博得不
少學生的認同”
錯誤,實際是“
先生當時的基本立足點卻是無法認同學生的民主運動的”
。E“
歷史學家


應為

一般的歷史學家們



不論及

應為

絕少論及

,故意夸大。
(2)①
敘議結合,比如第一段。②
條理清晰,基本以時間為順序,回憶了傅先生的幾件往事。③
多角度展示
傅斯
先生在學術、做人方面的形象,人物形象豐滿。④
多次引用傅斯自己的語言和他文章中的話語,來
表現他的思想性格。(每點
2
分,任答三點即可。)
(3)①
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沒有材料就談不到歷史研究。②
他寫出了一系列著名文章,如《性命
古訓辨證》《夷夏東西說》等,它們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聲譽和地位。③
先生是第一個把心理分析引入到
史學研究的人,比單純地論述背景與客觀形勢要更深一步。(每點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4)①
學養深厚、有很強的組織領導才能,主編《新潮》雜志,影響深遠。②
為人謙虛,受到毛澤東稱道,稱自
己是陳勝、吳廣。③
愛護學生,視學生如子女。④
很有膽魄,猛烈抨擊孑L
、宋豪門,為臺大師生擔保。⑤
保持
名節,不肯從政,拒絕做國府委員。⑥
維護學術自由、重視學術研究。(每點2
分,答出四點即可。意思答對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2307.html

相關閱讀:《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