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藍的大海,金黃色的沙灘,在法蘭西六月的晨風中,一隊身著軍服的耄耋老人蹣跚著走來。清朗的陽光打在他們臉上,他們胸前的勛章熠熠生輝。
軍樂隊奏響了迎賓曲,禮炮轟鳴,輕的軍官和士兵們莊嚴地抬起右臂
———
老人們知道這是在向他們致敬!女王站起來了,總統站起來了,總理、首相和部長們站起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齡、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民眾也站起來了,并且用不同的語言歡呼
———
老人們知道這是在向他們致敬!
這是在諾曼底
———
這些耄耋老人都是
60
前在這里登陸的老兵。他們的很多戰友長眠在這里,他們自己也曾經準備把血灑在奧馬哈海灘上。今天他們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為了接受歡呼,享受榮耀。希拉克總統在一個禮賓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們授予了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然后致辭說,法國和歐洲對他們永遠感激!
老兵此時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經拍攝了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萊塢大導演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在紀念儀式后引用父親當的一句話形容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
“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老兵們可以放心了,他們不僅沒有被遺忘,在這一刻還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
60
前的
“D—day”
,當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沖上灘頭的時候,可能沒有想過會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們當的犧牲,便全都得到了補償。
諾曼底的慶典也吸引了萬里之外的中國人的目光,有的媒體開始尋找參加過登陸作戰的中國人。這條消息讓我的心里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復雜感覺:在諾曼底戰斗過的中國人固然值得給予最大的關注,但那些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和日寇拼過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應該受到我們同樣的關注呢?那些在盧溝橋、平型關、臺兒莊以及在八漫長的戰爭中,所有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浴血奮戰過的老兵,他們都在哪里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選一個適當的日子,比如
“
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
”
,
“
八一五日本投降紀念日
”
或者
“
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
,讓他們胸前掛滿勛章,接受我們的歡呼和敬意,然后莊嚴地告訴他們:中國和亞洲對他們永遠感激!
一個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們已經不多了,而且還在不停地凋零。抗戰爆發時
20
歲的老兵,今就應該是
87
歲高齡了;抗戰勝利時
20
歲的老兵,今也應該是
79
歲高齡了。一位接受了
“
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
的美國老兵霍斯勒說:
“
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
明是抗戰勝利
60
周,我希望我們也能看到一個隆重的慶典,能夠聽到有人對他們說
“
我們永遠感激
”
,能夠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后,聽到他們欣慰地說:
“
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
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個時刻,我們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ū疚臉s獲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19
.開頭兩段主要寫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
4
分)
20
.作者說,
“
這條消息讓我的心里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復雜感覺
”
,他為什么這樣說?請簡要分析。(
5
分)
21
.在第
15
屆
“
中國新聞獎
”
的評選中,本文深受評委們的青睞而榮獲一等獎。請結合新聞主題和寫法談談其獲獎的理由。(
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9
.主要描寫了法國舉辦紀念諾曼底登陸
60
周慶典的場面。(
2
分)寫得既莊嚴又感人,表達對這些老兵們的敬意;(
1
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現場感,從而大大增強了作品可讀性和感染力。(
1
分)
20
.(
1
)事到跟前才想起,是否晚了些;(
2
)為什么偏偏是媒體,而不是政府出現;(
3
)這樣隆重的紀念活動我們是否也應該在抗戰
60
周時舉行一次;
(
4
)在我們給予在諾曼底戰斗過的中國人以最大的關注的同時,卻為什么沒有給予那些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和日寇拼過刺刀的中國老兵以應有的、同樣的關注,隱隱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缺乏感恩之心的關注。等等。(注:答出任何三點即可。每點
2
分,答對三點給
5
分)
21
.新聞主題:(
1
)在文中,作者直接亮出了觀點
“
一個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
”
。他從法蘭西舉辦的隆重慶祝諾曼底登陸
60
周紀念活動中看到并想到了別人沒有看到、想到的東西
——“
感恩老兵
”
。這一主題反映出了作者可貴的獨特視角和敏銳的新聞敏感。(
3
分)【或者(
2
)這篇新聞主題思想針性強。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們竟然忘記了感恩,而且幾乎成了一種可怕的時代病。針對現實存在并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通過《感恩老兵》一文告訴人們:
“
一個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
”
顯然,通過這篇作品的廣泛傳播,將無疑能起到了
“
用正確的思想引導人
”
的作用。(
3
分)】
寫法:(
1
)視角獨特,主題新穎。能想別人所想,寫別人所未寫。一般情況寫,新聞記者都是直接報道事情經過,而沒有由此及彼的展開想象,提出自己獨到的、深刻的見解。(
3
分)【或者(
2
)真實記錄,生動感人。在文中,作者不但真實地紀錄了慶典現象,而且也真實抒寫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反映了社會的真實一面,觸及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從而使文章感人至深,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
3
分)】
得分要點:新聞主題正確的并有所分析,
3
分;能扣住一點寫法并適當展開分析,
3
分。只要主題正確、方法正確,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6860.html
相關閱讀:《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