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樹
”
張海平
高志文孫興維
這是
兩種別樣的眼淚:
在都市,有一棵銀幕上的樹叫
“
山楂樹
”①
,許多人坐在影院里看著它擦著眼淚,這是一種怎樣的淚?
在高原,有一棵雪山上的樹叫
“
英雄樹
”
,它是蘭州軍區某工兵團。記者走近它,看到這棵很少有人知道的
“
英雄樹
”
落淚了,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淚?講述著怎樣的故事呢?
那天,這個老兵哭了。
當工程通過驗收時,李副參謀長流著熱淚和戰士們緊緊相擁。工地上他官最大,齡最長,戰士喜歡叫他
“
李老漢
”
。
工程在高海拔延伸,離天三尺三。強烈的高原反應讓新兵心里發慌,這時他走在最前面當
“
試驗品
”
。醫生說:
“
你
50
多歲的人,不能和小伙子比。
”
他說:
“
只要我沒倒下,他們就會平安。
”
只有醫生知道,上雪山的他身體早已如快散架的車。那次,他剛組織戰士撤離,數十噸重的巨石就像鍋蓋一樣壓了下來。煙塵未散,大伙兒驚魂未定,他抓起手電筒往塌方處走,連隊干部拉住他:
“
讓輕人上吧
……”
他回過頭說了一句話:
“
哪有父母讓孩子往險處沖,自己站在旁邊看的道理!
”
這天,八連連長張建宏收到一封特快專遞。打開一看,竟是結婚不到半的妻子寄來的離婚協議書。望著離婚協議,他一夜沒合眼。團領導過來勸他:
“
先別簽,下山也許還能挽救。
”
張建宏說:
“
多少官兵家里遇到這難、那難都沒有下山
……”
他流著淚,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下了名字。雪山上這樣離婚的有
24
人,分手前大多說過這句話:不是不愛你,可我無法愧對這身軍裝。
流著眼淚為戰士擦眼淚,背著包袱為戰士卸包袱,這就是雪山上的帶兵人。常在高原生活,團政委任秉濤
40
歲出頭已掉了
8
顆牙,參謀長周興東不到
40
歲,頭發幾近掉光;生死考驗面前,副政委王建文站出來擔當
“
敢死隊
”
隊長
……
說起新兵王小龍,團長黃明付哭了。
那天,轟的一聲,距黃明付幾米遠的地方塌方了,王小龍被埋。蜂擁跑來的官兵拼命地用雙手扒呀扒,黃團長扒破了手指,扒掉了指甲,才扒出王小龍。
他抱起王小龍大喊:
“
挺。
”
王小龍眼皮動了一動,黃明付轉身奔向救護車,不停地喊著:
“
挺住,挺住!
”
然而傷太重,路太遠,王小龍在團長的懷里再也沒有睜開眼。撫摸著王小龍滿是塵土的臉龐,黃明付想起昨天還和他在工地上有過一段對話:
“
女朋友來信了嗎?
”
“
剛分手。
”
“
為啥?
”
王小龍嘿嘿一笑,不語。
黃明付拍拍他的肩膀說:
“
你齡還小,好好干,好男兒何患無妻。
”
“
是!
”
王小龍給團長敬了一個軍禮。誰知這竟是這個入伍剛剛半、僅
18
歲的士兵給他敬的最后一個軍禮。多么陽光的男孩,多么可愛的戰士,才剛剛談戀愛
……
黃團長的眼淚不停地落在王小龍冰冷的臉上。
走向雪山的士兵大多是像王小龍一樣的
90
后。士官黃渝,患高原肺水腫被送下山,不顧醫生勸阻兩次悄悄重返雪山,兩次被領導強行送下山。士官周偉,施工中食指被砸斷,傷未痊愈就返回連隊。他說:
“
手受傷了,但眼和腿好使,可以在山上當個安全員。
”
上雪山的班長劉吉平對記者說:
“
艱險中,有敢登刀山的排頭,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工地上,每人平均兩天消耗一雙手套,
20
天磨破一套工作服,
30
天穿爛一雙膠鞋。團里規定,挺不住的戰士隨時安排下山,但從沒見一人提出下山。
”
這些戰士
20
歲上下,不管昨天的生活怎樣五光十色,他們在雪山上被感動了,改變了,變得如此堅強。在雪山上他們懂得了什么是軍人的使命,什么是為國擔當。他們是這棵
“
英雄樹
”
的新枝嫩芽,風華正茂,茁壯成長。
“
英雄樹
”
的眼淚,沒有
“
山楂樹
”
的凄涼和憂傷,只有報效祖國的熱血與剛強,不辱使命的欣慰與豪邁。擁抱了雪山,擁抱了戰友,當一批批這樣的老兵離營返鄉,他們便化作了這棵
“
英雄樹
”
的種子,撒向了祖國的四面八方。
(選自《解放軍報》
11
月
16
日,有刪節)
注:
①
指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該片講述了一段真心付出、干凈、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13
.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5
分)
A
.戰士喜歡把
“
官最大,齡最長
”
的李副參謀長稱作
“
李老漢
”
,從側面寫出了雪山上官兵關系的和諧。
B
.張建宏結婚不到半的妻子寄來離婚協議,作者以此與《山楂樹之戀》中的純潔愛情對比,含蓄批評了張妻。
C
.對于與女朋友分手的原因,王小龍
“
嘿嘿一笑,不語
”
,既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也表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D
.雪山上的輕戰士在家里大多嬌生慣養,但他們經過軍營的磨煉,都變得十分堅強,成為
“
雪山英雄
”
新生力量。
E
.文章在描寫人物時,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從而體現了雪山戰士作為英雄群體的特征,更能突出文章主題。
14
.文章開頭先寫人們看銀幕上的
“
山楂樹
”
而流淚的情況,有何作用?(
4
分)
15
.標題
“
好大一棵
‘
英雄樹
’”
應如何理解,請結合文中的雪山英雄形象簡要說明。(
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乙類:
13
.
BD
(
B“
對比,含蓄批評了張妻
”
錯,寫此事的目的在于表現雪山生活的艱難和戰士的偉大、堅強。
D“
嬌生慣養
”
缺少原文信息,原文
“
昨天的生活怎樣五光十色
”
不等于
“
嬌生慣養
”
。)
14
.
①
通過類比,引出后文關于
“
雪山英雄樹
”
的介紹,說明雪山英雄的故事與《山楂樹之戀》的故事一樣能感動人心;
②
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并能引導讀者思考這兩種生活的關系。(每點
2
分,大意對即可)
15
.
①
雪山上的官兵為了完成工程,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付出青春與生命,體現了頑強拼搏、為國擔當、不辱使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②
奮戰在雪山上的英雄來自祖國各地,家庭、職務、齡各不相同,但他們表現出的精神則是一致的,他們是一個英雄群體,一棵大樹。
③
雪山上的英雄既為我們樹立了時代的榜樣,同時,他們也將把自己的意志品質像樹種一樣傳播出去,使這種英雄精神更能發揚光大。(大意對即可,如有其它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97837.html
相關閱讀:《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