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以鍥而不舍的毅力,使自己的藝術開始在世界崛起,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他是一個旅行于世界各地的“
文化大使”
,他使世界上無數的人知道:“
藝術在中國”
,使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優秀的中國文化和藝術。特別是他與西方美術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派藝術大師畢加索的會晤是中國與西方文化一次重要的接觸。
1956
7
月27
日,張大千來到法國的燒陶名城——
瓦拉里斯鎮觀看陶器展覽會。畢加索也來到展覽會主持開幕典禮。張大千目睹了萬眾歡呼畢加索的熱烈場面。第二天,即7
月28
日上午11
時30
分,張大千夫婦和翻譯受畢加索邀請,來到他在鄉下的別墅——
加利福尼亞宮。這是兩個氣質、思維、藝術創作方法完全不同的藝術家,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相似的經歷。他們都沒有進過美術專門學校,張大千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畢加索的啟蒙老師是他當圖畫老師的父親。在藝術道路上,張大千師承中國傳統藝術,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而獨領風騷;畢加索也是如此,在廣泛接觸各種傳統流派的基礎上革新,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張大千的藝術主張是:“
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得剄超物的天趣,才算是藝術”
;畢加索則主張作畫應“
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處,一種比現實還要真實的相似之處。”
張大千和畢加索都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和作品享譽世界。在生活經歷上,兩個人也有絕妙的相似。張大千一生將近一半的歲月寓居海外,但始終懷念祖國,保持著中國傳統的生活習慣,以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畢加索一生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生活在異國的土地上,他也一直保持著西班牙的芷狺習慣和氣質,他拒絕了所有要他放棄祖國國籍加入其他國籍的建議。
畢加索請張大千來到畫室,參觀他的油畫、版畫、雕塑、素描、拼集式作品、拼貼畫。畢加索還拿來他的1
百多幅用毛筆水墨仿齊白石風格畫的花鳥蟲魚作品。張大千很驚訝,他很感慨這樣一個已處于藝術頂峰的巨匠大師,仍在細心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畢加索說:“
我最不懂的是,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到巴黎來學藝術?不要說巴黎,整個西方都沒有藝術!”
張大千以為聽錯了,他請翻譯再翻譯一遍。畢加索又大聲說:“
在世界上有藝術的地方,第一是中國,第二是源于中國的日本,第三是非洲。東方的中國人和黑人是真正懂藝術的,白人根本無藝術,也不懂藝術!很多以來,我一直莫名其妙,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中國人和東方人到巴黎來學藝術?“
他兩眼發出灼人的光芒逼視著張大千:“
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張大千聽到畢加索的肺腑之言,感動極了,他為這位藝術大師對中國藝術的崇高評價而深感自豪,就連那個輕的華裔翻譯眼眶里也溢滿了淚水。
畢加索不斷贊美中國畫是神奇的藝術,他認為中國的毛筆字也是藝術。畢加索傷感地對張大千說:他沒有去過中國,他很想去。張大千很感動,他對畢加索說:“
你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張大千還當場為畢加索用毛筆寫字。他看到畢加索的筆不是中國的優質毛筆,答應送給畢加索他自己用的毛筆請他試用。畢加索邀請張大千一行共進午餐后,合影留念,照片上兩個人貼在一起,其實;他們的心早貼在一起了。告別的時候,畢加索贈給張大千一幅自己的作品《西班牙牧神像》。
張大千后來專門畫了一幅墨竹送給畢加索。畫中兩竿墨竹一濃一淡,深淺相宜,用來表達中國畫的意境、韻味,更重要的是,張大千用墨竹象征與畢加索的友誼長青,兩國藝術文化常青。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5
分)
A
.畢加索到展覽會主持開幕典禮時受到萬眾景仰,可他沒有擺架子,十分尊重來自中國的一行客人,第二天就邀請了張大干等人。
B
.“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東方的中國人到巴黎來學藝術?…‘
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兩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讓張大干不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C
.張大干畫一幅墨竹畫送給畢加索,有出于個人的友誼因素,也有出于中國“
文化大使”
的因素,可能后者更重要。
D
.文中描寫的那個輕的華裔翻譯,畢加索十分看重他,特意邀請他,雖然這個翻譯不懂繪畫藝術,但他感情豐富。
E
.本文選取張大千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寫他作為文化使者與外國同行建立親密友誼的事跡,表現了一位杰出畫家的無悔追求。
【答案】AC
(選擇A
給3
分,C
給2
分,E
給1
分)
【解析】
試題分析:這類題一般是對文章內容、手法、風格的綜合考核的題目,文章內容有文章細節和人物性格概括,細節可參考論述類問題閱讀進行答題,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準確性,此題都是涉及文章細節的題目。B
.“
言外之意是讓張大干不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于文無據;D
.“
特意邀請他,雖然這個翻譯不懂繪畫藝術,但他感情豐富。”
不夠準確,原文是說“
就連那個輕的華裔翻譯眼眶里也溢滿了淚水。”
;E
.“
本文選取張大千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寫他作為文化使者與外國同行建立親密友誼的事跡,表現了一位杰出畫家的無悔追求。”
說法不夠全面。
考點: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
(2
)張大干與畢加索在哪些方面有相似的經歷?請簡要概括。這樣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相似經歷:他們在美術入門教育、藝術道路(師承本國傳統藝術并加以創新)、藝術主張、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和作品享譽世界、生活經歷特別是熱愛祖國等方面相似。
作用:(1
)內容上,豐富了傳記的內容,充分展現了張大干的藝術才華和思想,說明他作為文化大使”
當之無愧;(2
)方法上,運用對比,突出傳主的形象和精神;(3
)結構上,緊承上文的會晤,并為下文描寫兩人的親切交談和結下友誼做鋪墊。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題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題時要盡量運用文中詞語分條作答;卮鸬谝粏枺⒁饨Y合文本中“
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相似的經歷。他們都沒有進過美術專門學校,張大千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畢加索的啟蒙老師是他當圖畫老師的父親。在藝術道路上,張大千師承中國傳統藝術,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而獨領風騷;畢加索也是如此,在廣泛接觸各種傳統流派的基礎上革新,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張大千的藝術主張是:“
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得剄超物的天趣,才算是藝術”
;畢加索則主張作畫應“
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處,一種比現實還要真實的相似之處。”
張大千和畢加索都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和作品享譽世界。在生活經歷上,兩個人也有絕妙的相似。張大千一生將近一半的歲月寓居海外,但始終懷念祖國,保持著中國傳統的生活習慣,以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畢加索一生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生活在異國的土地上,他也一直保持著西班牙的芷狺習慣和氣質,他拒絕了所有要他放棄祖國國籍加入其他國籍的建議。”
加以概括即可;第二問,注意從寫作內容上、寫作方法上、結構上等三個方面加以概括即可。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
(3
)為什么說張大干是中國的“
文化大使”
?請舉例簡要分析。(6
分)
【答案】①
他旅行于世界各地,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帶回國內,如本文在法國觀看陶器展覽會,畢加索送給他畫作等《西班牙牧神像》等。②
他把中國的優秀藝術向全世界傳播,弘揚了中國文化,如本文中他送給畢加索毛筆、墨竹畫等。(觀點各占2
分,舉例各占1
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從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角度考查對傳記的分析概括。要結合文本的所有內容篩選概括,找出相應區間,分點概括,要準確、全面。本題注意從他旅行于世界各地,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帶回國內等;把中國的優秀藝術向全世界傳播,弘揚了中國文化,如本文中他送給畢加索毛筆、墨竹畫等方面加以概括。
考點: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
(4
)“
中國人真正懂藝術”“
在世界上有藝術的地方,第一是中國”
對文章中畢加索對中國藝術的這種評價,你是否贊同?請結合原文和史實談談你的看法。(8
分)
【答案】我贊同畢加索對中國藝術的這種評價。①
畢加索請張大干來到畫室,參觀他的油畫、版畫、雕塑、素描、拼集式作品、拼貼畫。畢加索還拿來他的1
百多幅用毛筆水墨仿齊白石風格畫的花烏蟲魚作品。這樣一個己處于藝術頂峰的巨匠大師,仍在細心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②
畢加索不斷贊美中國畫是神奇的藝術,他認為中國的毛筆字也是藝術。③
中國是世界聞名古國,有著豐富的藝術寶藏,漢代已經產生珍貴的壁畫;在唐代,世界各地紛紛派遣唐使來我國學習,包括學習我們的繪畫藝術;隋唐真正懂繪畫藝術的人較多,特別著名的如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等,以后歷代層出不窮;中國漢字書法也是世界文化藝術花園中的奇葩,歷史悠久,僅以北宋為例,成就較高的就有蔡襄、蘇軾、黃庭堅等。總之,東方的中國蘊藏著藝術,中國人真正懂藝術。(本題答案僅供參考)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的題目,答題時有兩個方向分別為向內挖掘和向外擴展,向內挖掘解釋用文章中的內容答題,向外擴展要結合現實,如沒有明確的要求不做向外擴展式答題。向內挖掘又有兩種:第一就某一點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種方式多個角度列舉,適用于文中敘述的較寬泛,但每點都不深入。本題適用第二種方式,先提出觀點,然后結合原文事例作具體的解釋,注意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逐一加以分析,同時,注意結合“
原文和史實”
,注意語言通順,言之成理。
考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99713.html
相關閱讀:《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