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憶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陶詩言
1
、他一生中有近七十在與天氣預報打交道。
2
、1E
他曾7
次被邀請到“
兩彈”
發射現場,為“
兩彈”
的成功發射觀測風云變幻。
3
、在1954
和1998
兩次百不遇的長江洪水中,他以對天氣形勢的準確預測,避免了無數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4
、
12
月17
日
時14
分,噩耗傳來——
這位一生風雨兼程的氣象人、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陶詩言在北京因病逝世,永遠離開了他為之嘔心瀝血七十載的氣象事業。
5
、“
陶先生,您數十如一日,兢兢業業耕耘,孜孜不倦拼搏,嘔心瀝血,無怨無悔,為我國氣象科技和氣象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得知恩師與世長辭后,學生們在悼念網頁上留下了情真意切的字句。
3
題1“
預報這行飯不好吃”
6
、一輩子做天氣預報,陶詩言給自己的第一句總結是:“
預報天氣七十載,成功失敗四六開”
。
7
、從上世紀50
代為抗美援朝做氣象預報的指導工作,到近些來為我國南方部分省市的洪水做氣象分析,3
題2
陶詩言坦言,預報這行飯不好吃,在做這些重要氣象預測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8
、1954
7
月,陶詩言迎來一個重大挑戰。3
題3
長江遭受百不遇的特大洪水,進入8
月下旬,水位高達29
.
米
.
米
天居高不下。在這樣高水位的威脅下,究竟要不要分洪,成了中央一時難以決斷的事情:如果分洪,無數國家財產將被淹沒;如果不分洪,一旦決堤,后果更加不堪設想。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陶詩言果斷預報“
暴雨即將終止”
。
月18
日
9
、由于氣象部門的正確判斷,經過兩個多月艱苦卓絕的奮斗,武漢人民終于戰勝了無情的洪水,保住了城市安全。
10
、上世紀60
代初,我國開始研究“
兩彈”
。“
兩彈”
對發射點和爆炸點的氣象條件要求很高,而當時的軍委氣象預報力量達不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陶詩言被張愛萍將軍“
點將”
。
11
、3
題4
第一顆原 子 彈爆炸的時候,“
為了確?辞逶 子 彈的姿態,要求發射時靶場上不能有卷云。所以每次執行發射任務時,我都要提早幾個月過去,把酒泉周圍的幾個寨子什么時候上云的情況摸清。”
以后回想起來,陶詩言說自己仍會緊張。
“
成功的預報員要不斷總結經驗”
12
、“
盼望早日出新人,報準天氣保家園”——
這是陶詩言對自己七十載風雨兼程路的另一句總結。
13
、
14
、由于各種天氣資料奇缺,而中國的天氣又有著自己的特點,難以借鑒國外的經驗,陶詩言等人開展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15
、“
陶先生長期擔任中央氣象臺和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科學顧問,我國許多科技骨干都得到過他的指導和調教,他在我國氣象界有著崇高的威望,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愛戴。”
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徐國昌說。
16
、“
先生愛護、提攜晚輩在學界負有盛名,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難,先生總是耐心開導、主動幫助。先生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卻簡約而樸素,從來不向研究所和組織提任何要求。為了祖國的氣象科技事業,先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不求索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會軍發自內心地評價道。
17
、陶詩言曾把“
預報天氣”
比喻為“
醫生看病”
:“
醫院的診斷設備很多,像B
超、CT
等等,但最后下判斷的是醫生。天氣預報也如此,數值結果出來后,最終要靠預報員根據經驗給出結論。因此,一個成功的預報員,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學習新的預報思路。”
18
、“
陶先生,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您對我們的教誨和要求,我們將銘記心中,牢記一生。我們一定以您為榜樣,不斷攀登氣象科技高峰!”
在紀念網頁上,學生們把思念和緬懷化作了前進的力量。
19
、愿陶詩言先生的功勛、品德和風范永垂不朽!
(《光明日報》
12
月21
日)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1
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氣象科學非常落后,缺少一套科學的預報方法時,陶詩言率領其他人員克服諸多困難,積極開展天氣預報工作。A
項“
積極開展天氣預報工作”
表述過于籠統,原文只是說“
開展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迅速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預報方法
B
.2
文中多次提及人們對陶詩言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了他德高望重,注重培養科技骨干,為我國氣象科技和氣象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C
.陶詩言始終能親自觀測天氣、分析數據,手把手地帶出了新中國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天氣預報人員。C
項“
手把手地帶出了新中國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天氣預報人員”
表述錯誤,原文是說“
手把手地帶出了新中國第一批高水平的天氣預報人員”
。
D
.3
陶詩言把“
預報天氣”
比喻為“
醫生看病”
,形象的說明了天氣預報工作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學習新的預報思路,面對一系列數值時,要靠預報員根據經驗給出結論。
E
.陶詩言曾多次承擔重大事件的天氣預報,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奉獻精神的人。E
項“
熱愛本職工作”
表述錯誤。天氣預報不屬于陶詩言的本職,他的本職是研究天氣現象及預測天氣形勢。且文章中明確說了,7
次到發射現場是“
被邀請”
。
(2
).談談你對文章標題“
風雨兼程人生路”
的理解。(6
分)兼程:1
努力·2
成功
答:陶詩言為我國的氣象事業嘔心瀝血七十載,為我國的氣象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以對天氣形勢的準確預測,避免了無數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盡管歷經了諸多磨難,但他的人生是充實的、輝煌的,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解析】理解“
風雨兼程人生路”
這個本題,要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
風雨兼程”
,一個是“
人生路”
。“
風雨兼程”
形容在風雨中仍然不停的趕路,回歸到原文,即是指陶詩言克服種種困難,為我國氣象事業嘔心瀝血。“
人生路”
指的是陶詩言一生都在為我國的氣象事業奮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預報這行飯不好吃”
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6
分)
答:在做重要氣象預測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絲毫不能馬虎,稍有不慎,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如長江遭受百不遇的特大洪水,是否要分洪的問題,對“
兩彈”
發射點和爆炸點的氣象預報等。
【解析】“
預報這行飯不好吃”
是句通俗易懂的話。“
這行飯”
指的“
天氣預報”
這項工作;“
不好吃”
,是說這項工作難度極大,而且帶有極大的風險。文章中提到了好幾件事來論證這個觀點,如長江遭受百不遇的特大洪水,對“
兩彈”
發射點和爆炸點的氣象預報等。
(4
)有人認為“
氣象預報”
僅僅是個“
預報”
,準確率不高也沒有什么。陶詩言也說:“
預報天氣七十載,成功失敗四六開。”
但氣象學家陶詩言等氣象人仍歷盡艱辛,力求準確預報。你如何看待?(8
分)——
學會審題
答:
氣象預報可能失。
①
盡管科技發達,測量儀器先進,獲取的氣象數據較為準確,但自然界變化莫測,預報不準在情理之中;
氣象預報力求準確:
②
天氣預報是否準確,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也和工業、農業、科技航天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盡管是預報,也該越準確越好;
③
盡管是預報,但氣象學仍是一門科學和事業,需要氣象人實地考察,分析數據,準確判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提升科研能力;
④
體現科學家不求索取,鞠躬盡瘁,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
【解析】陶詩言等氣象人歷盡艱辛,力求準確預報,主要是出于天氣預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記述了幾件事,如長江遭遇洪水、發射現場預測天氣等,都說明了天氣預報與人民生活及國家建設息息相關。稍有不慎,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陶詩言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25371.html
相關閱讀:《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