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民陳寅恪
林賢治
學者陳寅恪,其道德文章為時人所推重;自《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出版之后,更傳誦一時。有關的評論及著作,甚或稱作“
學人魂”“
當前精神領域之偶像”
,推許之高,前所未有。的確,陳寅恪在歷史學,以及相關的眾多學科內均有所建樹,且不少具有開拓性質;而一生恪守學人本色,絕不曲意阿世,尤屬難得。但是,他所有一切惟局限在舊文化范圍,與新文化扦格不入。
作為“
文化遺民”
,陳寅恪本質上是維護舊文化的;今天所以變得特別稀有,乃因為中國知識分子以長達幾十的集體性精神潰敗,而突顯固守的意義而已。1927
,王國維投水自沉,陳寅恪不同一般識見,認為王氏所殉,非系“
具體之一人一事”
,而在神州文化的陸沉。陳寅恪挽王氏的詩詞有云:“
贏得大清干凈水,嗚咽說靈均”
;“
他清史求忠跡,一吊前朝萬壽山。”
吳宓解說陳詩乃“
悲王先生之忠節”
,又說“
王先生所殉者,君臣之關系耳。”
表明陳寅恪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君臣大綱的認同,對君主制的認同。至于大清王朝,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構件罷了。
新文化運動興起時,陳寅恪及吳宓等尚在海外求學。據吳宓幼女吳學昭所記,“
對于陳獨秀、胡適倡導的新文化運動,他們認為甚為偏激”
。陳寅恪仍主張用對對子來測驗學生的國文程度。他強調中國語文的特性。他前后出版的著作,堅持使用文言文,繁體字,豎排本。
1930
,他述及中國學術現狀時,說:“
今日國雖幸存,而國史已失其正統。”
在此,與其說不滿的是政權的性質,無寧說是政權的形式,即無君無臣的非“
正統”
性。殊不知,他所稱的“
黨家專政”
,其實是生殺予奪的帝王政治的借尸還魂。新文化運動中的“
科學”“
民主”“
自由”
等口號,長期停留在思想層面,卻沒有能夠成為政治制度的基礎。1949
以后,他以文化的眼光看政治的態度并未改變。他明確表態:“
我次不反對現在政權”
;“
我從來不談政治,與政治決無連涉,和任何黨派沒有關系。”
這種不合作主義態度,是傳統士大夫式的。無須諱言,他的詩集不乏現實政治的感喟,但是,篇幅更大的是自傷懷抱,以及作為一個歷盡滄桑的史家的興亡之感,是負鼓盲翁唱給舊文化的深情挽歌。
陳寅恪幾次提到“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為人所稱道。考其出處,用法有三:其一是維護“
我民族”
的獨特性,此即為《論韓愈》《柳如是別傳》的主旨之一;其二是反對政治對學術的干預,保持學術的“
中立”
價值,亦即王國維所說的“
學問之自由獨立”
;其三指治學態度,不可依傍他人。其意如此,距真正的獨立精神尚遠。獨立與自由,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品格,它們是不可能脫離現代價值觀念而存在的。
在近人中,陳寅恪和王國維一樣極重學術的地位,他們同祥力求以學術重振業已衰微的民族文化精神。這種學術思想與研究方法,包括以詩證史的方法,甚至敘述方式頗相一致。他一生著述,少有系統條理的史述,多為筆記式的考據文章;由于留學時深受德國語文考證學派的影響,所以能夠在原來乾嘉學派的基礎上更進一層!墩<
再生緣>
》和《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晚的得意之作。所謂“
晚唯剩頌紅妝”
,兩書均借“
罕見之獨立女子”
作主角,感懷身世,發憤明志。表面上揄揚女性,固有的傳統觀念卻隨處可見,尤以后者為甚。關于柳如是,書中贊美:“
對如花之美女,聽說劍之雄詞,心已醉而身欲死矣。”
明顯是一種沒落的士大夫情調。
作為詩人學者,陳寅恪自有其存在之價值,但不必懸作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正如“
為學術而學術”
自有其成立之理由,不必一定尊為學術之正宗一樣,F代意艾的知識分子,固須立足于自己的專業,又須超越自己的專業,以獨立的批判態度,體現對現實社會的關懷。其價值取向是屬于未來的,而非過去和現在,所以能夠來自傳統而反叛傳統,不致成為傳統的陪葬品。
(摘編自林賢治新浪博客2006-10-30
發)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在吳宓看來,陳寅恪挽悼王國維的詩詞反映出他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君臣關系和君主制的認同,而不能體現他對大清王朝的忠心。
B
.陳寅恪作為一位著名學者,道德文章受人們推重,被稱作“
學人魂”“
當前精神之偶像”
。從學人本色這個角度本文作者也贊同這個評價。
C
.從本文的記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描繪出陳寅恪的形象:在學術領域不乏建樹、開拓,但卻是守舊的,他有存在的現實意義,卻不必推崇。
D
.《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借寫“
罕見之獨立女子”
來感懷身世,借以維護“
我民族”
的獨特性,本文作者認為這不過是沒落的士大夫情調。
E
.陳寅恪20
代悼念王國維的詩詞、30
代對中國學術現狀的看法和1949
以后的“
不合作主義”
態度表明,其精神思想前后大致一樣。
(2
)陳寅恪“
文化遺民”
的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相關內容加以概括。(6
分)
(3
)本文作者對陳寅恪的歷史地位是如何評價的?請簡要分析。(6
分)
(4
)陳寅恪多次提到“
獨立之精神……”
可見他對“
獨立”
的推許,但本文作者卻認為陳寅恪距真正的現代價值觀念上的“
獨立”
甚遠。你是怎樣看待陳寅恪的“
獨立”
的?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40917.html
相關閱讀:《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