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以古園林專家名世。趙樸初先生為其書齋起名梓室,因為先生工木土,而先生便以梓翁自喻。
全國解放之初,他應蘇州美專之聘講授《中國美術史》和《中國建筑史》;在上海同濟,他創辦了建筑歷史學科和教研室。教學之余,探訪、考察園林和文物,足跡遍踏大江南北;參與古建筑及園林工程,事必躬親。有人戲稱他是“
兩江總督”
。1956
,他出版的《蘇州園林》一書,成為中國當代第一部園林專著,闡述了蘇州園林的本質特征——
文人園林的詩情畫意,還總結歸納了中國園林造園手法,如借景、鄰虛、屏障、對景等。接著又出版了《蘇州舊宅參考圖錄》、《漏窗》。后《說園》出版,已是熱到洛陽紙貴了。葉圣陶評述《說園》“
熔哲、文、美術于一爐,以論造園,臻此高境,欽悅無量”
,有人稱它為“
詩詞界的《人間詞話》”
。他不僅對于古建筑、古園林理論有著深入的研究、獨到的見解,還參與了大量實際工程的設計建造,如設計修復豫園東部、龍華塔、寧波天一閣等,設計建造云南楠園等大量園林建筑。
他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造詣頗深,其散文有晚明風格、詩詞清麗可誦、書畫秀潤清逸,還擅昆劇。正是憑借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力,他把中國古園林藝術的詩情畫意詮釋得淋漓盡致。
“
夢也蘇州,醒也蘇州”
,陳從周熱愛蘇州園林,把她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蘇州園林》中寫道:“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足見其江南園林情結。因此對園林、古建筑的保護,他據理力爭,寸步不讓。1958
,他向蘇州市政府呼吁搶救網師園;堅決反對拆蘇州城墻用墻磚砌小高爐,疾呼城墻上的每一塊磚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為當時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國營造社的外圍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歷次政治運動的“
老運動員”
。在困境中,他仍專注于古園林事業的研究,窮十之功,完成皇皇八十萬言的《梓室余墨》。這是他園林小品之集大成者。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從周聯絡葉圣陶等八位社會名流提議修復晚清學者俞樾的故居曲園。其后應蘇州政府之請審核行將開放的“
蘇州古典園林藝術陳列室”
,他順便考察了藝圃、拙政園等景點,發表《蘇州園林今何在?》一文,批評蘇州園林商業化的世俗之風破壞了園林之美,促使有關方面及時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清理,使蘇州園林大有改觀,1999
蘇州古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978
,應世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邀請,主持了中國第一個整體園林出口項目,以蘇州網師園的園中園——
殿春為藍本,建立一個獨立的庭院——“
明軒”
,移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他成為將中國園林藝術推向世界之現代第一人。
作為教師,他認為,學問之道在于德;想做事業,惟勤是途。他對報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試“
百科知識”
一門課。學生們對聽他的課,又愛又怕。怕他會提出許多“
刁鉆”
的要求。如記筆記要用毛筆,寫字要用繁體,而且還要豎寫等。盡管如此嚴苛,學生們仍愛聽他的課。上大課,階梯教室總是“
爆棚”
。他授課從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談天說地道古論今中深入淺出地“
傳道”
,讓學生們在輕松的談笑中獲得知識,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升華藝術境界。他倡導文理互通,提倡多讀書,讀與專業相關、甚而是專業以外的書。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相通的。為讓學生融通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進課堂,還自掏腰包請學生去聽昆曲,體味古園林建筑與昆曲在藝術趣味上的親緣關系。學生們在緬懷先生時都說:“
十幾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得當上課的生動情景。”
陳從周提倡做學問要講究世系和傳承。有人認為這樣會導致門戶之見。他卻認為,講世系則有凝聚力和鞭策力,可以逼學生用功,掌握自己派系的精髓,不使失傳。他不是學建筑的科班出身,本學文學,后因興趣而改行,故業內有人非議他的學問不正宗。但實踐證明,陳從周獨辟蹊徑,把詩詞、美術、音樂、戲劇和建筑園林糅在一起,以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品質,開辟了建筑和園林研究的新境界;他也由梓室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被稱為“
中國園林第一人”
、“
中國園林之父”
。
(摘編自張昌華《陳從周:中國園林第一人》)
相關鏈接
①
馮其庸評價陳從周:“
兄治園林,皆能融會貫通,化而為一,所謂文武昆亂不擋,是為大家,是為人師。”
陳從周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造園重視借景,造園與為學又何獨不然。”
(摘自《光明日報》
②
陳從周擅丹青,在松、梅、菊、竹中,尤喜繪竹。他的畫竹小品或孤枝獨干,或竹葉一蓬,題字則為“
清風之竹”
、“
清風過后一簾青”
等等。下鈐的閑章是“
有竹為家”
。典出鄭板橋的“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摘自張昌華《曾經風雅》)
③
陳從周先生的同代或之后,有著許許多多古建筑史家、園林學家。他們鉤沉史料、測繪勘察,會墨線繪圖,抑或計算機上網,可能還會胡謅幾句海德格爾、胡塞爾。但卻少有人像他這樣摯愛自己的故園。(
摘自《拾貝島民的日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71582.html
相關閱讀:《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