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遇交通事故被壓車底 農民工齊力抬車救人
新華網南昌
月21
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溫美良、高皓亮)
。
“這個世界還是溫情的!”
“
10
月19
日
點10
分
號金漢斯門前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名20
多歲的女孩被一輛藍色英朗轎車壓在車輪下,只剩下一只手,圍觀群眾硬生生地將汽車抬起,并用最快的速度將女孩救出、送往附近醫院。”
此后,該事件被國內各大網站、微博迅速轉發,成為一大社會熱點。 眾多網民在回帖中毫不吝惜地表達了對施救者的敬佩、對傷者的祝福,并稱贊這些農民工是“最可愛”。網民“David
”豎起大拇指稱贊:“江西老表,好樣的!” 網友“shmily
”則在回帖中為女孩祈禱:“希望女孩沒事,早日康復。”
有網友感嘆:“謝謝這些可愛的農民工們,讓我知道,在我們周邊還有溫暖,還有愛。”“這個世界其實還是有道義的,人最真實的那份助人的精神一直都在人們的心底。”
“就是救人,沒想別的,人家壓在車子底下,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19
日18
時,在事件發生后三個小時,記者根據網貼信息,來到收治女孩的醫院——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在醫院骨科病房里,記者見到躺在病床上的受傷女孩,女孩依舊處在昏迷狀態,右腳踝上已經打著厚厚的繃帶,白凈的臉上留下幾道觸目的擦傷血痕,眼睛、下巴、額頭多處腫脹淤青。
女孩的男友小陳告訴記者,女孩叫鞏夢露,今21
歲,是浙江杭州人,就在附近中山路的一家商場做導購。這天下午,患有中耳炎的鞏夢露打完點滴后去藥店買藥,卻未曾想到遭遇飛來橫禍。
據女孩的主治醫師吳炳華介紹,小鞏的傷勢比較嚴重,身上左右兩邊的肋骨有多發性的骨折、右腿骨折、右腳腳踝粉碎性骨折,同時全身還有多處軟組織挫傷,但由于救治及時,小鞏目前病情比較穩定。
“要不是他們幫忙,那肯定人都見不到了!真的!真的很感謝他們!”記者采訪時,女孩的男友小陳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感激的話語。
由于時間已晚,記者當晚沒辦法找到施救的好心人。20
日清晨,記者來到事故發生地——南昌市廣場東路,距離事故最近的花店門口還散落著被撞碎的門柱碎片和電動車零部件,樹上還留有被剮蹭的痕跡,地上還留下斑斑的血跡。
據花店老板湯大姐告訴記者,這些抬車的好心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平時都在附近聚集等人派活。在等待一個多小時候后,記者陸續見到了他們,其中參與救人的曹平恩告訴記者,他們都是來自江西余干縣三塘鄉的農民,來南昌務工已經好幾了。
“就是救人,沒想別的,人家壓在車子底下,總不能見死不救吧!”曹平恩聽記者說女孩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憨厚地露出笑容。在曹平恩指引下,記者見到了這群好心人。
由于下雨,他們擠在一個屋檐底下,他們手中的工具標明了他們是泥工、木工或者電工。他們大多身著褪色的迷彩服或者舊衣服充當的工裝、腳蹬早已過時的解放鞋。得知記者來采訪,他們都好奇地圍了過來,來不及一一記錄下他們的名字,記者只能給他們來了張集體照。
“譴責丑陋的同時,不要忘了我們身邊剛剛發生的美好!”
鞏夢露是幸運的。小鞏的主治醫生吳炳華說:“幸好有人及時相救,沒有錯過黃金救援時間,否則將會有生命危險。”
網友“恪以”說:“這件事足以證明中國人還是很善良的。大家不能因為個別事件就失去信心!我們的冷漠不應當再繼續,停止冷漠,變得熱血起來吧!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尹小健則表示,鞏夢露的獲救告訴我們,當我們在譴責社會上一些不良無德行徑的時候,同時更不要忘了,我們身邊剛剛發生的美好!這些來自最基層生活中的美好,將逐漸凝聚起全社會向善向真的氛圍。
(摘自
10
月21
日
新華網
有刪改)
19.
在這則新聞中,大量引用了網友的觀點,結合相關內容談談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
分)
20.
請仔細閱讀全文,為這則新聞補寫一個導語。(5
分)
21.
自2006
南京“彭宇案”發生以來,有人說中國人的道德已經后退了50
,社會冷漠,人心麻木。認為做善事成本太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此,請聯系文本和實際,談談你的看法。(6
分)
參考答案:
19.
①使新聞更加客觀,觀點更具說服力,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性。②引用網民的語言,引用網友的話更加直觀地表達對參加救人的農民工的贊揚之情,也表達了廣大網民對“善”“溫情”的期待和呼吁,也表達了人們對對于“善良”“溫情”人性的渴求,使新聞觀點更具代表性。
20. 19
日下午3
時,南昌市廣場東路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女孩被一輛藍色別克轎車壓在車底,情況十分危急。此時,20
多個正在附近等活的外來務工人員聞訊立即沖上來抬車救人,由于救援及時,受傷女孩得到及時救治。
21.
①“彭宇案”的確對國人道德造成了標桿式的負面影響,使人們在行善上多了一份顧慮,但是新聞中抬車救人且不計報酬的農民工為我們當前大多數人的道德做了很好的注解,而網友溢于言表的贊美之情更讓我們感到人們對善行的褒揚和渴求,這些“足以證明中國人還是很善良的,大家不能因為個別事件就失去信心”。“ 當我們在譴責社會上一些不良無德行徑的時候,同時更不要忘了,我們身邊剛剛發生的美好”。②古語說“不以善小而不為”,當前,我們很多人的確抱著一種“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心態面對別人的困難,然而新聞中那些“憨厚”的農民工卻讓人們的這種心理倍感慚愧,我們只有相互扶持,互助互愛,才能真正凝聚起全社會向善向真的氛圍,才能為社會的和諧美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言之成理則可,必須聯系文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92306.html
相關閱讀:《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