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互聯網中暢游,欣賞高清晰電視畫面,與千里之外的友人視頻聊天……這些事情改變著人類生活,世界也因此拉近了距離。但你可曾想到,這一切要歸功于一位華人科學家發明的“光導纖維”,是它,牽動著世界的神經更敏銳地向前發展?梢哉f,沒有光纖,就沒有互聯網時代。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明,掀起了一場人類通信技術的革命。
②這個人,就是英國華裔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光纖之父”
10
月6
日
諾貝爾物理學獎。
③
1933
,高錕出生于上海書香門第,父親用一把寶劍的名字為其取名。祖父高吹萬,乃清末民初著名愛國詩人。其父
④高錕從小就是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孩子,對什么事都充滿好奇,都想親手鼓搗嘗試一下。當時,高家樓頂有個小閣樓,這里成了高錕童的實驗室:拆得七零八落的鬧鐘,大卸八塊的收音機……盡管凌亂不堪,但這里卻是他科學夢萌發的溫床。后來,他迷上化學,嘗試自制炸彈。后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小小紀就曾成功地組裝了一部收音機。
⑤
1948
,高錕隨父移居香港,入讀圣約瑟書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學,由于港大沒有他感興趣的電機工程專業,他只好遠赴英國,入讀著名的倫敦大學,獲電子工
⑥光,也許是最平常的東西。它時刻在人身旁,很久以來卻又一直無法捕捉、稱量。高錕,就是一個與光游戲并作出巨大成就的人。如果將光比成淙淙水流,那么通過“管道”輸送它的科學嘗試,早有先例。早從1841
開始,就有科學家嘗試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傳輸光的管道。但直到高錕之前,光纖的實際價值也僅限于醫療等有限領域。
、咧髁鞯目茖W家都認為,基于極高的損耗,光纖雖然可用在短短的胃鏡導管上,但用于長距離通信根本不可能。而偉大的發現,往往就蘊藏于對于“不可能”的否定。高錕帶領著一個只有幾個人的小團隊,選擇了光纖通信研究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這個從小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心的人,開始了對傳統思維的挑戰,這種探索的過程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樂趣。一意孤行的高錕,曾向不同的材料專家請教,在人們的爭議聲中,他的設想逐步變成現實。1981
,第一個光纖系統面世。從此,比人的頭發還要纖細的光纖取代了體積龐大的銅線,成為傳送容量接近無限的信息傳輸管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模式。高錕說:“做事固執,冥頑不化,可能不是個好品質,但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己見,一旦認準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墻也不回頭,否則的話,你永遠不會成功。”
⑧在學術上,儒雅的高錕嚴謹執著,終獲成功;在生活中,高錕同樣是個讓人欽敬的謙謙君子。
⑨在事業上,高錕追求的是技術成果而不是金錢。他已是“光纖之父”,卻不曾取得光纖技術的專利權,更沒有獲得巨大的財富。高錕說:“我沒有后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的技術成果。” 他每為貧困學生捐款兩萬港幣,還經常把獎金捐獻出來成立獎學金。
10
科學需要嚴謹,但嚴謹背后的高錕卻童心未泯,充滿孩子氣。雖已至古稀之,但凡是新鮮的事物都仍能引起他極大的好奇心。六十歲時,他才開始學習潛水,后來又迷上了打網球和做陶藝。“靜靜地撫弄泥土,這種感覺我很喜歡。”他似乎返老還童,又回到了童捏土炸彈的歲月;腥活D悟
(選自《名人傳記》
第1
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92313.html
相關閱讀:《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