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站著賣菜的慈善家》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站著賣菜的慈善家 廖曉穎 她是個僅僅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普通攤販, 50 元 ( 臺幣 )3 把的小白菜是她的專長。她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 丑 ,不足 1.5 米 的身高,幼時因被燙傷,右 站著賣菜的慈善家
廖曉穎
她是個僅僅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普通攤販,
50

(
臺幣
)3
把的小白菜是她的專長。她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



,不足
1.5

的身高,幼時因被燙傷,右手手指神經受損,五指蜷曲,雙足又因為長期站立,壓迫腳掌成五角形,同時蜂窩性組織炎長期困擾著她,嚴重時走路是一跛一跛的。
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婦人,卻與姚明、成龍等
48
人,一齊登上了亞洲《福布斯》雜志

亞太慈善英雄人物

排行榜。在美國《時代》周刊近日公布的

度最具影響力百位人物名單中,位列英雄類人物獎第
8
名,著名導演李安親自執筆為她在《時代》雜志上撰文介紹,在介紹文最后一段里,李安甚至用了
“amazing”
這個詞,意思是

了不起

。
她的行為感動了全世界,但她卻渾然不知。福布斯慈善榜公布的當天,她正忙著在她的菜攤前賣菜。這個位于臺東市中央市場內的小菜攤還是她母親留下來的,她從
13
歲開始就在這了,一站就是
48
。當,她的母親難產,家中卻窮得連就醫的保證金都繳不起,最終延誤了搶救時機,一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死去。為了養活家里的
4
個弟妹,
13
歲的她只好輟學,接手家里的菜攤。此后每天清晨
4
點起床去批發蔬菜,忙到晚上
9
點收攤,日復一日,眨眼,她在菜攤上度過了
48
個頭。除了除夕,幾乎全無休,
2003


非典

暴發后,才能休息
12
天,因為菜市場每個月要消一次毒。為了照顧家中老小,她至今孑然一身,并認為用一個人的犧牲換取全家的幸福,這種犧牲是

理所當然

的。
她的一生是極其節儉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一天吃飯用不到
100
元臺幣,或是醬油拌飯,或是整整一周只吃一瓶豆腐乳佐餐,最奢侈也就是買個快餐,中餐吃一半,晚餐再吃一半,就連病了也不情愿去醫院,總是自己買點藥吃,一是怕花錢,二是擔心客人流失,生意下滑。這樣一個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瓣用的女人,近
20
來卻捐獻了
1000
萬元新臺幣
(
折合人民幣
250

)
給社會,這其中需要賣出多少把小白菜,多少條黃瓜才能攢到
1000
萬元
?
我們誰也不得而知。她一直認為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
1993
她捐款
100
萬元給佛光學院,
2004
她把多賣菜積蓄的
100
萬元捐給兒童基金會,
2005
她得知仁愛小學要建圖書館,就把全部積蓄
450
萬元捐出,當聽說有福利院缺少經費,她立刻捐出
100
萬元新臺幣,這個數字甚至比馬英九捐的
20
萬還多出整整
80

!
她默默地做著這一切,感覺是那么的平常與快樂,甚至覺得只是

舍得與舍不得

之類的簡單小事。少時期的貧困讓她對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當她站在教堂跟著旋律唱《感恩的心》時,她的心是充滿感動的,為那些曾經給予自己幫助,自己也幫助過的人。她根本就沒想過要出名,只是發自內心地想去這么做。當她被評選為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100
位英雄人物時,媒體記者紛至沓來對她進行追蹤報道,她慌亂不知所措,甚至當馬英九親自給她打電話鼓勵她

因為你的善行,讓世界看到了臺灣,你去美國領獎,為臺灣爭光

時,她考慮再三才肯答應出席《時代》周刊的頒獎大會。在這之前她不知道《時代》是什么,更不知道是誰推薦了她。
出名后的她拒絕了做廣告代言人,一心只想盡快回到菜場去賣菜,她認為那里才是她的人生舞臺,只有在那兒,她的一顆心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她叫陳樹菊,臺東一位賣了半個世紀菜的普通阿嬤。
富人的慷慨,讓人看到慈善的力量,而一個平凡老百姓的慷慨,則讓人看到人性的美德。他們是我們心中不滅的那盞燈,照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不管外界如何紛擾,都不因善小而不為。
(選自《青博覽》


24
期)

1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
分)

A.李安親自執筆在《時代》雜志上撰文介紹陳樹菊,從最后一段用了
“amazing”
這個詞看,他對陳樹菊的慈善行為評價很高。

B.

她的行為感動了全世界,但她卻渾然不知

,這表明陳樹菊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出于真誠助人、不求名利的樸素的慈善行為。

C.文中具體介紹陳樹菊和馬英九向福利院的捐款數額,一方面表現了陳樹菊的慷慨,另一方面也含蓄委婉地批評了馬英九的吝嗇。

D.因為少時期的貧困使陳樹菊能夠對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會讓她覺得為

需要的人

捐出來之不易的巨款只是

簡單小事

。

E
.陳樹菊面對媒體記者追蹤報道時的

慌亂不知所措

表現了她身為

賣菜的慈善家

的局限性,卻也從另一方面表現了文章的真實性。

14
、從全文看,文章開頭不惜筆墨地敘寫





其貌不揚

有什么作用?(
4
分)


15
、結合文本,概括說明陳樹菊能

感動了全世界

有哪幾個方面的原因,分別表現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質?(
6
分)



參考答案:

13
、C、
E
。C項

批評了馬英九的吝嗇

有誤,文本中只是為了突出陳樹菊捐款的慷慨與不易,而沒有批評馬英九的意思;
E
想錯在

表現了她身為

賣菜的慈善家

的局限性

,練習上文的

根本就沒想過要出名

和下文的

她考慮再三才肯答應出席《時代》周刊的頒獎大會

可以看出,她的

慌亂不知所措

主要不是表現沒有見過場面的局限性。

14
、答案示例:采用欲揚先抑(對比亦可)的手法(
1
分),將人物外表上的普通甚至有點



與她的慈善行為進行對照(
1
分),表現了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感人精神和人性美德(
2
分)。(意思對即可)

15
、答案示例:(
1
)勇擔責任且辛苦勞作,表現了人物為了家人幸福寧愿犧牲個人幸福的無私精神(
2
分);(
2
)生活節儉卻慷慨捐獻,表現了人物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熱心和責任(
2
分);(
3
)出了名卻拒絕代言廣告,表現了人物安守固有人生價值的素樸品質(
2
分)。(意思對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37210.html

相關閱讀:《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