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幾點體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創造性是創造意識與動機、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包括創造思維和創造技能)和創造個性等因素的復合體。其中創造意識與動機觸及的是“想不想”創造的問題,而“敢不敢”創造主要由創造精神決定,“能不能”“善不善于”創造則與創造能力和創造個性相關?梢妱撛煨约劝▌撛炷芰Φ戎悄軐用,也包括創造意識及動機、創造精神和創造個性等人格層面。創造是人的本質所在、創造是民族興旺的關鍵因素、創造是知識經濟的迫切需要,因此,創造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而創新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在地理學科領域開展創新教育,也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堅持藝術化和實用性的創新教育,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于創新的品格。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改變原有的課堂提問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是教師問學生答,一問一答式或一問多答式,只重視提問的數量,而不重視提問的質量。教師往往明知故問一些本來不具備思考意義的簡單問題,根本就不用學生動腦思考,也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無論是設置懸念和疑問,還是誘導和點拔,既要從學生知識水平和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具有針對性,又要留有一段距離,具有思考性,使學生產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和動力,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由于問題具有思考性,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只有通過努力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蘋果”,讓學習在“差距”中不斷思索,在“跳躍”中不斷感悟。這樣,學生才會以高度的注意力和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并通過積極思維,主動探求,從而獨立的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例如:在對自然資源概念的講解中,如果只問:“什么是自然資源?”讓學生回答的話,學生也只能照著課本念一遍,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而如果換個角度,采取引導法,先出一道題目,問:“鐵礦石、煤氣、石油、閃電、森林這些物質哪些屬于自然資源?為什么?”這樣學生就會看書自己思考,從而得出結論。而他們爭論最激烈的是“閃電”是不是自然資源?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再對自然資源的概念作進一步的分析和總結。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問題的結論,學到了知識,又了解結論的產生過程,學到了方法,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有重要意義。

二、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被要求去解決由其他人(教師、教材編寫者,出考題者等)所提出的問題(更多的是傳統的考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沒有突出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的活動,從而就不可避免地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在現代教學中,教師這個主體是為學生這個主人服務的,必須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讓教師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問題結論盡可能的通過引導,讓學生說出。而地理教材中既有大量的地理事實材料又有相當多的說理性內容,如高中地理下冊更是從人地關系著眼全面闡明地理環境結構及規律,這些內容都不僅闡明了“是什么”,“有什么”,更是分析了“為什么”,和“怎樣形成的”。問題是思維的發端。思維總是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上課時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并培養抓住問題焦點的能力,對解決問題不滿足于“求同性思維”應力求“求異性思維”。

愛因斯坦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種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有時甚至“問題提出”更為重要、更具創新成分。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造一種人人都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不要讓學生有壓抑感,要鼓勵學生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也要學會傾聽不同的論點,對于不正確的觀點也不能采用批評、諷刺的語言進行評判。培養創新精神,就是要改變學生不正確的觀念,樹立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不怕失敗、敢于標新立異、不怕冷嘲熱諷、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正確引導和熱情鼓勵那些平時會“耍小聰明”、能使出“雕蟲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學生,促使他們勇于進行“問題提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70062.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