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
”
科學家(節選)
楊虛杰
2008
初,王乃彥等院士一行到天津大學參加有關科學教育的研討,回京路上與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同行,這一次同行讓龔克校長有了意外收獲:原來王先生的哥哥從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畢業,尚在讀初中的他讀了很多哥哥寄來的參加
“
反內戰、反饑餓
”
的學生運動照片,印象深刻,說起這些往事,龔校長連忙向王先生打聽這些照片是否還在,他認為這是珍貴的校史資料。
福建出院士。據了解,目前閩籍和在閩工作的院士多達110
多位。像福建許多20
世紀二三十時代的家庭一樣,讀書的種子早在家庭的熏陶下就種下了,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
“
惟有讀書高
”
的信念是家庭生活的根。大舅和二舅都是學化工的,二舅當時是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助手,從事制堿工藝。受此影響,王乃彥的哥哥姐姐都是學化工的。
“
爸爸特別喜歡讀書
”
,聽
王乃彥兄妹四個,他排行老三。哥哥上大學后,姐姐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這樣一來使本不富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見肘。一天深夜,父母親的談話讓還沒睡著的王乃彥聽到了:父親說,我手邊還有一點錢,用它給孩子當學費吧。這差不多是這個六口之家的家底了。他還記得那時國民黨垮臺后,父親失業,他們家上午和晚上都是稀飯,家里人要分著吃一點點主食。
王乃彥初中三級的時候,福州解放了。他從福州三中考到了福州一中,這兩所學校都是福州最好的。高中時福州一中用的英語課本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原版英語教科書,價格比較貴。買書成為這個家庭做不到的事情。他清晰地記得,父親在開課前想辦法從別人那里借來了英語課本,將其中要上的課,用筆把單詞一個一個抄下來,而王乃彥就拿著這手抄本去上課。父親對他說,再艱難的日子也得念書。這手抄的課本,1952
王乃彥上大學時從家帶到北大,可惜的是后來失落了。
他學習外語,真是一個有意味又貫穿了
初三畢業的暑假,經濟拮據的父親還是省出錢來請人為王乃彥補習外語,父親的辦法現在看來依然簡單而有效。買了兩本原版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老師一本,王乃彥一本,一個假期學完了這本書。高中以后,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以后,學生們不學
“
美帝國主義的語言
”
,王乃彥記得教他們英語的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的
20
世紀80
代初,一次到美國參加學術會議,卻深深刺激了王先生。邀請者請他們做學術報告,卻因為英語不好,只能請美國人代講。雖然后來的國際學術會議王乃彥可以用英文報告,但是最害怕的是提問和交流。
當時
他63
歲了。每天早晨5
點起床以后,晚上睡覺之前都是固定的學英語時間,走到哪學到哪。最多的時候一天學5
個小時。2002
退下來的時候,他曾經想還要不要繼續學英語,畢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說,英語對于他,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現在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那些從小沒有學好英語的人。
2000
在漢城。王乃彥成為世界核理事會正理事長的時候,要發表正式的就職演說,王先生脫稿而講,現場發揮。與會者給與了熱烈的掌聲。
13
.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
分)
A
.王乃彥家境困難,但在家庭的熏陶下,仍然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人才,他的哥哥畢業于北洋大學、姐姐畢業于上海交大,他自己畢業于北京大學。
B
.王乃彥的父親不僅在生活上克勤克儉,供養子女讀書,而且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親自為兒子手抄英語課本,這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
C
.由于受“不學‘美帝國主義的語言’”的影響,以及在當時背景下對時尚女教師的反感,因此,“直到大學畢業,他的英語仍然是中學水平”。
D
.作者選取王乃彥的英語學習作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完全是因為這些材料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王乃彥學習生活的曲折,使得文章波瀾迭起。
E
.文章寫王乃彥老學習英語的經歷“美國參加學術會議的刺激——高齡堅持學習——漢城會議的熱烈掌聲”,不加評論而運用事實說話,給讀者深刻的印象。
14
.結合本文,簡要敘述王乃彥“有意味又貫穿了從王先生初中時期到現在”的學習英語過程。(4
分)
15
.作者在寫王乃彥的學習生活時,用了很大篇幅寫他的家人的事,是否節外生枝,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
13.CD
(C
“在當時背景下對時尚女教師的反感”有誤;D
概括不完整,不僅僅“體現了王乃彥學習生活的曲折”,還體現了他的學習精神)
14.
王乃彥初三畢業的暑假,一個假期學完了原版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高中時英語課本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原版英語教科書,價格比較貴,他父親就手抄了課本讓他去上課。上大學時,受當時環境的影響,英語故意交了白卷。直到大學畢業,他的英語依然是中學水平。到了60
多歲,又重新學習英語,每天堅持,終于取得了成效。
15.
示例一:沒有節外生枝,寫他的家人,體現了王乃彥家庭對他的熏陶和影響,很好地體現了良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的作用,為后面寫王乃彥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示例二:用大量篇幅寫他的家族顯得不夠簡潔,因為他的舅舅、哥哥、姐姐對王乃彥的成長沒有什么關系,寫他的家境貧寒,父親抄書給他當課本就可以了,應騰出筆墨集中寫他如何刻苦攻關,這樣,中心更加明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70729.html
相關閱讀:《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