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游黃山地質公園 增科普地理知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奇峰聳立,巍峨雄奇;巧石嶙峋,如雕如塑。”登上黃山,環顧四望,所感觸到的就是如此一幅畫面,讓人不禁有種步入地理大講堂的享受。

2004年2月13日,是值得每個黃山人銘記的日子。當日,安徽黃山和江西廬山、河南云臺山、云南石林、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黑龍江五大連池和河南嵩山一道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黃山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至此,黃山成為我國首個集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三頂世界級桂冠于一身的中國名片。

號稱“五百里黃山”的風景名勝區,精華部分占154平方公里。景區內的千溝萬壑、峰群林立、怪石嶙峋,無一不是受惠于構造學中板塊碰撞對其的塑造。

2億年前,這里曾是一片遠古海洋,一派汪洋恣肆的景觀。然而,1.4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地下熾熱巖漿受到地殼運動的擠壓,沿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八千萬年后,黃山巖體發生強烈的隆升,初現黃山地貌。由于地殼抬升、巖體風化、剝蝕,以及不同方向地應力的作用,黃山巖體出現不同方向的節理。直至175萬年以前,才形成三級古剝蝕面,出現今日黃山的風貌。黃山特有的山谷風貌“U”型谷和“V”型谷自中心部位放射至景區各個角落。區內的群峰林立、怪石嶙峋,形成了奇、偉、險、幻大美黃山之境。

漫步黃山,可以慢慢認識自然,了解千萬年積淀下來的黃山地質構造學,黃山蘊藏的地理知識。如:通過黃山地區花崗巖體了解黃山特有的地層特征,知曉花崗巖體的形態結構,以及具有幾億年歷史的地層、2000萬年來的地層沉積。踏步山巔,翻越峰巒,欣賞地層褶皺、山體斷裂以及巖石裂隙形成的地貌奇觀。細細觀察,你會發現花崗巖、玄武巖和層積巖共聚一處,了解巖石之間的親密接觸關系。還可以沿著第四紀冰川遺跡線路考察冰川擦痕及大小飄礫,并觀賞溫泉、溪潭、瀑布等靈動活潑的水體世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渠道的多元化,旅游消費不斷提升,展現一派蓬勃發展的趨勢。隨著旅游業的不斷強大,人們在以前純自然觀光旅游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開始追求購物游、探險游等其他一些旅游項目。黃山地址公園中蘊藏的深刻文化科學知識,可以讓游客在飽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學習了解黃山的形成和演化歷史,增長科學知識,激發探索精神,讓黃山的鬼斧神工形象化,科學化,提高黃山旅游品牌的科學品味和層次,促進黃山旅游走向科學,不斷發展。

正是由于黃山地質公園在科研、學術上的價值,每年都有許國內外多重大研討會在黃山舉行,黃山地質公園每年都會迎來數以萬計的大中院校的學生,及中小學生,來此參觀考察學習。旅游的學生在游樂中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憑添無窮的游趣。黃山地質公園作為一本活的地理課本,一個生動的天然課堂正在向游客展現無窮的魅力。

據了解,為了滿足游客了解黃山地質公園的科學知識需求,宣傳黃山地理科普文化內涵。黃山風景區在不同地段設置不同“地質公園解說牌——地質現象牌”,將每處的地質構造和地理風貌做出詳細的解釋。如:在沿途設立的“片理化帶”、“石英系脈”、“中粗粒似斑狀花崗巖”等指示牌,詳細介紹了黃山各地段巖石的歷史、組成成分,既起到宣傳黃山地質公園,提升科學品味的效果,又成為黃山沿途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37179.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