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認識我們的地球深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二三百萬年,它的內部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呢?有人說,如果我們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對直挖通,不就可以到達地球的另一端了嗎?然而,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鉆孔,前蘇聯的科拉超深鉆孔深達12262米,為當今世界最深的超深孔,也僅為地球半徑的1/500,所以人類對地球內部的認識還是很不準確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從火山噴發出來的物質中了解到地球的內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同時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內部的許多秘密。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契意外地發現,地震波在傳到地下50公里處有折射現象發生。他認為,這個發生折射的地帶,就是地殼和地殼下面不同物質的分界面。1914年,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里深處,存在著另一個不同物質的分界面。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層,一般厚33公里(大陸)或7公里(海洋)。地殼分為上下兩層,其間是康拉德面,在10公里左右。上部地殼只有大陸有,海洋基本缺失。上部地殼主要為花崗巖層,下部地殼主要為玄武巖層。

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為2870公里左右。地幔也分為上下兩層,分界面約在1000公里左右。上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巖組成。下地幔主要由超高壓礦物組成的超基性巖構成。

在上地幔分布著一個呈部分熔融狀態的軟流圈,其深度在60-400公里左右,是液態巖漿的發源地。由于莫霍面上下物質都是固態,其力學性質區別不大,所以將地殼和軟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統稱為巖石圈。

地球的中心部分為地核,半徑為3473公里左右。地核又可分為外核和內核。根據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測定,外核可能是液態物質,內核則是固體物質。地核的物質成分同鐵隕古相似,所有有時又叫鐵鎳核心。

地球的形狀呈梨形,赤道半徑約為6378公里,兩極半徑約為6356公里。

20世紀70年代開始,前蘇聯等國家相繼開始進行大陸科學鉆探。前蘇聯制定了龐大的科學深鉆計劃,實施了近11口深孔和超深孔,其中的科拉超深鉆孔深達12262米,為當今世界最深的超深孔,并已成為世界第一個深部實驗室(觀測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37186.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