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理網資料整理
生物多樣性保證了人類的繁衍與發展。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人工品種絕對不可能代替野生物種在生物工程中的作用。地球上每一個生物物種的消失對人類生存來說都是一種威脅。今天生物的滅絕速度已是形成速度的100萬倍,而這種威脅卻來自人類本身!對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有:1.農業用地使自然植被面積大量減少。2.過度捕獵。3.化學污染。4.氣候變化,如全球二氧化碳的積累。5.引進物種,尤其將外來植物或動物引進特有種富有地區威脅了該地區的動植物系統。6.人口增長。
人類該如何面對這份“人類共同遺產”,對付生物多樣性衰退與物種滅絕的危機呢?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將每年的12月29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標志著各種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的保護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新時期,通過各個國家的攜手努力,人類與生物應該可以和平共存,并更科學、更經濟地利用生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37229.html
相關閱讀: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