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旅游與哲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旅游通俗地講就是游山玩水。人們往往在游山玩水之后,得到不少的啟發,發出無數的感慨,甚至恍然大悟,悟出不少的哲理。我想這就是人們何以對旅游感興趣眾多原因中的一個吧!中國不少旅游者,尤其是古代文人在這方面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下面我就舉數例說明。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的哲理

褒禪山,舊名華山,在安徽省含山縣北,山巒起狀,有泉有洞,風景秀美。公元1051?1054年,北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任舒州(現在安徽省潛山縣)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辭職回家探親,在歸途中旅覽了此山,同年7月以追記形式寫下了《游褒禪山記》。

這篇文章以游山探洞而未能“極夫游之樂”為出發點,發出了3個感慨。

一是“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闭f明古人觀天地等大自然有收獲和心得,原因在于他們思考得深入而且廣泛。

二是“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蓖醢彩诖颂貏e強調“志”?志向、意志,這和他后來百折不撓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是“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寫的是游洞,講的卻是真理。人們要達到目的,取得成功,要具備3個條件即堅強的意志、足夠的力量、一定的物質條件。

另外,王安石還從“碑仆道”“文漫滅”“華”“花”音謬的情況,聯想到對待傳聞材料應取正確的態度,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誡。

王安石的上述通過旅游悟出的哲理,對我們今天的治學、處事、創業都仍然有現實意義。正因為如此,王安石的這篇僅600多字的《游褒禪山記》不僅廣為流傳,而且被列入現行高中語文課本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25326.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