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長友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皩υ挕笔情喿x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應當強調的是,在閱讀教學的多重對話中,各種對話并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以每個學生的個體作為閱讀主體,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各種對話都在給學生的個體閱讀營造一種良好的對話環境,提供某種對話的便利條件,任何一種閱讀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閱讀。因此,生本對話就成為閱讀教學多重對話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如何讓閱讀的枝頭綴滿個性的花朵呢?
一、為學生創設寬松的閱讀環境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而對話的中心則是學生個體。由于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學習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經驗等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也千差萬別。對此,教師要構建安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參與思考、交流,使課堂教學成為多邊交流、多向流動的過程。教師應走下講臺,與學生的目光平視,做學生的朋友,走到學生中去,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平等對話、平等交流。教師還要善做一個“引導”者,認真傾聽學生的“蕓蕓眾聲”,善于覺察他們獨特新穎的視角,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再為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需要教師熱情洋溢、富有啟迪性的語言來點燃和引導。
二、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重視學生的閱讀成果
在閱讀教學中,我往往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自我展示,因為開放的成果能充分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要讓學生向文章敞開心扉,把自身的體驗融注到對文章的感悟中。學生通過對種種“他人世界”的理解和闡釋,擴展自己的世界,并使自己從中受益。課本劇、朗誦會、故事會、話題討論等就成了最常見的形式。
三、激發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依脤W生這一心理特點,千方百計地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七年級下冊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構思巧妙、感情充溢的抒情散文,教學時我先播放了一首《松花江上》引入情境,讓最形象的音符最直接最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震撼;如教學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時,我讓學生在大體理解的基礎上,指導他們一邊輕輕吟誦,一邊回顧文意;還可以讓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展開聯想,用自身的生活閱歷去豐富文章的內容,使自己有身臨其境之感,并在頭腦中進行再次創作。
四、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閱讀
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一定要體現學生的自讀和自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要求學生采取批注法閱讀,這樣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可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教師也可適當點撥和拓展,從而帶領學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閱讀內容。
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的閱讀為起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歸宿,讓學生都得以健康發展。然而,學生對統一的文本、統一的問題的感悟可能是不同的,學法是各異的,表達是有差別的,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展示個性和生命的智慧,讓個性化閱讀之花越開越美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25585.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