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析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進行了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開發信息化手段能力。

在培養內容上,我們提倡“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培養方法上,要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信息技術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有效杠桿、不二法門。

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它圖文并茂,視聽兼備,具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再現性、可控性、模擬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創設情境,陶冶情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促進學習方式與教育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學習創造新的空間與條件。

一、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整合的優勢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樂學氛圍。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營造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運用信息技術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便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這樣,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在此基礎上,進而可以激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造的熱情。這樣,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

運用信息技術,增加知識容量。語文教學如果僅僅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參考資料(書本)等信息,那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絡、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

運用信息技術,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薄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嘗試學習機會,以使他們的個性在嘗試中得到發展!痹趥鹘y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整合到語文學科教學,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在課堂教學系統中,應讓學生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創新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在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運用過程中,促進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習的趣味性。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變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為生動活潑的“主體教學”。

二、在語文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的有效途徑

改變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知識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匯等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遇到學生提出質疑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網上查找相關信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作業的方式,指導學生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情境,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情感的震撼中獲取美感,學到知識,陶冶情操。

如教學《荷塘月色》一文,隨著《春江花月夜》柔和的樂韻,荷葉荷花漸漸變暗。天黑了,一輪圓月冉冉升起?粗商辽先缢脑鹿,仿佛思緒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學生進入了意境,學生的心由舒緩引向緊張。重點分析時,再次進入作品“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優美意境,聽著播音員抑揚頓挫的朗誦,感受著大自然的恬靜和幽美,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現實而最終無法逃避的無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緩或緊張,形成了課堂情緒的起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種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啟發多元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思維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智力的核心地位。在語文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抓住思維能力這一核心訓練,就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嶄新領域,其空間是無限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作為一種教學形態,在使用上要符合語文教學以及學生的語文認知規律。教師要不斷學習,要會用、善用信息技術,努力探索,賦予語文教學以新的生命與活力,為語文教學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38127.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