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有思想的課,需要有學本意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趙福樓

本次發言,源于一個教學研討會,與人談及教學問題。

其人有語文教學主張。如今很多人都提出主張。諸如顏色語文,就分出赤橙黃綠青藍紫諸多語文;再有就是在語文詞前加修飾語,也衍生出很多個性化主張。有語文教學主張,這是好事。

任何教學主張都源自現實問題的發現,以及解決。語文科教學備受國人關注,而且人人都有發言權,因而造成專業發言與大眾化討論重疊在一起的現象。

人人想說,各說各話。似乎每一個主張都是合乎情理的,可是這個討論也就限定在這個多樣化的爭論層面。作為學術討論,接下來需要就其主張,做出行動規劃。這就包括制定行動策略,明確路徑、方式和方法,由此構成一個語文教學的系統化主張。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實的語文教學不缺主張,缺乏行動,尤其缺乏可操作,可復制的做法。

單就這次討論而言,他——這位名師,他需要把自己的主張,在一節課里轉化為教學設計,并且在實施中驗證其有效性。一節課,所呈現的不僅僅是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更主要的是,要更多觀摩者看到,你的主張在課堂教學里得到了體現。

如此,這一節課的教學追求,從藝術性取向,要轉移為有一定的思想追求。我一直希望,在課堂觀摩里可以看到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最有價值的課堂,它未必是精致的,藝術化的,是超越別人的,是最有高度的,做到這一點的一定是掌握最好教學技術的老師,這很優秀。

可是,這樣的極致精巧的,設計性強的課,也一定是小眾化的。有思想的課,要樸素,要是所有教師都可以應用你的思想、模式、方法等,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的。

未來的語文教學追求,我覺得未必要鼓勵大家都走到藝術化的路上去,也未必要引導教師都走到純粹專業化上去。大眾教師適用的課,要有一份價值——這不是比賽教師如何優秀的,即把教的作用放大了。最好的課,是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一節學習的課。學生要發現問題,學生要積極解決問題,即使他們的能力有限,這個問題的求解,還要延伸到課下。這也是一節好課。

這就觸及到教學研究中一個問題:我們的課,你設計這節課,你去實施一節課的設計,都要本于學生的需要。過于強調我去上課,要證明我很高明的課,或許都背離了生本的、學本的主張。

一節學本的課,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其一,這節課我要教什么,這個內容有沒有教的必要?

這是一節課定位的關鍵,教需要教的。這需要是學生學習中的關鍵問題,也是學生學習中需要得到指導的待解決問題。

這是確定一節課教學定位的首要問題。一般而言,教師預設課,總是服從于教材,是教師主觀上的,我要你學,所以我規定如此。這是師本化的課堂。教師很少,向下延展思考:學生在這個預設內容的學習中,會是什么狀態,是不是他需要的,是不是他有疑惑的,是不是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是不是有上這一節課的必要性。

語文課預設內容較多服從教材安排。而這個教材的編排,并不具備學習上層次性和體現學生發展上的階梯特點。于是,這種教按照教材編輯安排教學內容的課,從一開始就有了盲目性。就一節課,所教一篇文而言,它是一個內容載體,要教什么,還需要教師做出自己的選擇判讀。而選擇的依據,就是前面所說的,學生學習的必要性。

其二,學生學習的路徑與方法的預設,是不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的?

就規定內容說,怎么去學,這是有優化設計的,而教師因為先學先知,所以具備學習經驗。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經歷,找到最優化的學習路徑和方法,這就是教師所教的最有價值的地方。而現實教學中,我們去讀一篇文,教師教學基本在重復一個模式——讀課文,分析段落,總結含意。這是一個粗細條的認知,在多年的教學改革中,這個方面有部分改變,很多課堂里,教師開始以問題引導,干預了學生的思維。這個改變是積極的,接下來再延展一步:我們需要學生解決什么核心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其思維發展是怎樣的?如此思考,就可以把一節課,教師的指導具體化了,課堂有了把握進程的基本策略。

其三,針對不同學生認知的差異,以及學習中的分化,我們是否可以察覺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占位,并且還可以因材施教,給予他們最必要的幫助呢?

這是最難的。一般而言,共同性的教學,主要著眼在大多數,而很容易忽略掉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課堂教學中,解決差異化發展的問題最難。就此我們提出即時評價的原則,也就是不要漠視學生的發展的差異化,在大多數學生之外,兩個認知端的學生,我們怎么幫到他們?一節課里,教師是不是有這個方面的考慮,這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不是有思想的一個評價維度。

其四,從一節課的觀測,是不是可以看到教師預設的學生學習的最佳流程,以及運用方法?我們可以評判這個教師預設的優劣嗎?

一節課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學習鏈條上的一環。我們看一節課教師做什么,要前測他在課前做了什么;還要注意看他希望課后學生做什么。

這樣就可以連貫起來,看到他——教師的學習流程設計。如果學生按照教師的學習流程設計去做,這是不是一個最佳的方案呢?從這里基本可以判斷出來,這是不是一個可以駕馭全班學習的老師。真的,一節課的好,未必是真的好。

此外,我們在一節課里,可以看出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狀態,這也是重要的。由此基本可以預知學生與這個教師追隨學習,是不是可以取得效果的。

學與教,需要有很好的匹配度。不是最好的教,就一定可以發展出最好的學。教,運用得當,可以節約教的力量而激活學力,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39892.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