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地理,前段時間熱映的《尋龍訣》,又引起了人們對于盜墓風水的關注,這其實就與地理有著很大的關聯,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這方面的地理知識有哪些?
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中,看到日來月住、晝夜更替、寒暖睛雨、男女老幼等種種兩極現象及其變化,便很自然地產生了陰和陽這兩個觀念。他們認為天地、日月、晝夜、晴雨、溫涼、水火等運動彎化,都是由構成世界萬物的氣在運動過程中一分為二的結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方面,并由于陰陽的運動變化,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由此可見,陰陽論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規律之一,所以《素問?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古人眼里,陰陽兩者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譬如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所以神化無窮。"(《朱子語類?卷九十八》)陰陽互含,說明陰陽是互相的,陰陽作為事物對立面的關系不是絕對的,陰極陽生,陽盡陰至,在對立中達到平衡,且兩者是可以轉化的,所謂"中日則昃,月盈則食"就是這個意思。陽代表著積極、進取、剛強等特性的事物和現象。
風水家深諳陰陽論,將其用之于風水學,把山稱為陽,水稱為陰,山南稱為陽,把山北稱陰,水北稱陽,水南稱陰。于是地形要"負陰而抱陽",背山而面水;把溫度高、日照多、地熱高等統稱為陽,而溫度低,日照少、地勢低等統稱為陰。從生活的經驗中人們體會到"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因而風水師選擇必"相其陰陽",尋找"陰陽合和,風雨所?陰陽平衡的風水寶地,只有這些地方才能"陰陽序次,風雨時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國語?周語》),才具備人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環境物質條件?梢姡L水學中的陰陽相地,是一種直觀體驗的總結和一整體思辨的結果,它包含了選擇的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植被、生態、景觀等諸要素,并以傳統哲學的"氣"、"生氣"、"陰陽"等概念來闡釋其好壞吉兇,確定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生息,如此而已。
地質條件的考慮
土壤的選擇
這里所說的土壤,是指風水學"龍穴"所處明堂的基地土壤,亦即建筑的基地。在古代,擇地定穴位后,為慎重起見,要開挖探井驗土,這個探井就稱為金井。驗土以"土細而不松,油潤而不燥,鮮明而不暗"為佳,深淺度數,隨地酌定,見浮土已盡,土色已變,或五色咸備,或紅黃滋潤,便認為是得到地氣,這是風水中的"辨土法"!断嗾涀搿肪砣"陽基辨土法"曰:"于基址中掘地,周圍闊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將原土篩細,復還坑內以平滿為度,不可安實,過一夜,次早起看,若氣旺,則土拱起,氣衰,則凹而兇。"考慮到土壤結構對建筑的承載力,古人還總結出了稱土法,《相宅經纂》卷三"稱土法"曰:"取土一塊,四面方一寸稱之,重九兩以上為吉地,五、七兩為中吉,三、四兩兇地;蛴枚妨客,土擊碎量平斗口,稱之,每斗以十斤為上等,八九斤中等,七八斤下等。"有的風水書也講到稱土法為"入土實一斗,稱之,六七斤為兇,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以此來推斷土壤的密實性和地基承載力。前章講到郭璞相地營建溫州城等的故事,就記述了稱土法辨土法用實踐的情況。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氣候多變,土壤多種。按土壤的機械組成,土壤大致可分為砂土類、壤土類、粘土類三種,它們的含水量和耐壓性均有差異。要透徹土壤的性質,還要對土壤的形成和結構作一簡要介紹。我們常見的土壤是堅固的巖石在持續不斷的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懸殊的顆粒,經過不同的搬運方式,在各種自然環境中生成的沉積物。它是由顆粒(固相)、水(液相)和氣(氣相)所組成的三相體系,不同土壤的三相組成成不一,因而在土的輕重、松密、干濕、軟硬等一系列物理性質和狀態上有不同的反映,這些物理性質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力學性質和工程特性。土的三相組成比例關系,決定了土粒比重、含水量、孔隙率等的大小,這些指標是基工特性的重要參數。一般說來,土壤比重(單位體積的重量)越大,孔隙率越小,就越密實,承載能力就越大,適宜做建筑地基;對同一種土壤來說,含水率越高,承載力就越小。土粒的比重決定于土的礦物成分,它的數值一般為2.6~2.8,砂土和粘土比重在其范圍之內,而有機質土為2.4??2.5,這類土含有大量的動植物腐殖質,顏色暗黑,土質松軟;而泥炭土的比重就更低了,僅為1.5??1.8。后兩類均不能做為建筑的地基。
風水中說的斗士六七斤的兇土大概就是機質上了,而八九斤的吉土可相當于砂土或粘土,十斤以上的大吉土,相當于密實的碎石土了?磥砉湃说耐寥婪Q重法雖不那么科學,但在當時來說卻是行之有效的,而吉兇的觀念的本質內涵也就是指承載力大小和透氣滲水性好壞,并無迷信可言。
水文因素的考慮
水是自然界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其對調節氣候、凈化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人類更是須臾離不開它。但選址不當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無情的洪水吞噬莊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壞生態系統。所以建筑的選址中如何處理水的問題也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之一了。
風水學中,擇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所以"尋龍擇地須仔細,先須觀水勢","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水受到了風水家的特別重視。他們認為水是山的血脈,凡尋龍至山環水聚,兩水交匯這處,水交則龍止。由于水流的彎曲緩急千變萬化,風水家也將水比作龍,稱水龍",堪輿書《水龍經》說是專門講水系形勢與擇地之關系的,其匯總了上百種關于陰宅和陽宅的吉兇水局,以供人參考。
在無山脈可依的平原地區,風水家擇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問縱(山脈),只看水繞是真龍"!端埥洝繁銓iT討論了水龍尋脈的要旨和法則。
"然水有大小,有遠近,有淺深,不可貿然見水便為吉。"
當審其形勢,察其性情,別其吉兇,以作取舍定之標準。"風水家取舍水的標準,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態為依據的,"水飛走則生氣散,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散處民多離。"
認為為水要屈曲,橫向水流要有環抱之勢,流去之水要盤桓欲留,匯聚之水要清凈悠揚者為吉;而水有直沖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傾瀉之勢者為不吉。
風水理論中對水的認識除了考慮了灌溉、漁鹽、飲用、去惡、舟楫、設險之利處,還很注重對水患的認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古人早就認識到了水的剛柔兩面性,水淹、沖刷、浸蝕等水害使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合理選址和建筑防御水患等措施。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屈曲處選址。即是河流彎曲成弓形的內側之處,其基地為水流三面環繞。這種形勢稱為"金城環抱",按五行,金象圓,且金生水;水亦為險阻,環抱之水故金城"、"水城"之稱。風水學中又稱其為"冠帶水"、"眠弓水",是風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勢,所從皇家如故宮中的金水河、頤和園萬壽山前的冠帶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風水池和眾多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這種水局之所以被認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斷擴展和環顧有情。由現代水文地理學可知,河流在地形地質的限定和地球自轉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彎曲婉轉的狀態,彎曲之處便有了許多河曲之處,由于水力慣性的作用,河水不斷沖擊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斷淘蝕坍岸,而凸岸一側則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淤積成陸,既無洪澇之災又可擴展基地,發展住宅。同時,冠帶狀的水流曲曲如活,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而反弓水被認為退散田園守困窮",十分不吉利。這種認識和實踐由來已久,如河南安陽的殷商建筑遺址,便多設于河流的凸岸而后世則多不勝舉。
古代風水學中關于水的認識,大多是符合科學道理,故可多為今日選址所借用。如可選擇河流凸岸的臺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穩定,死水沼之處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對水源水質也要詳加注意。就這水源來說,不外有三種,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選擇應考慮到水量、水質、防止污染等因素。盡可能設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處。要求井位地勢干燥,不易積水,周圍20~30米內無滲水廁所、糞坑、畜圈、垃圾堆場和工為廢水等污染源。
其二為泉水,常見于山坡和山腳下,水質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僅是適宜的水源,而且還有凈化空氣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圍有山泉者,當為吉利之住宅。
風水書也說:"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瑩氣香,四時不涸不溢,夏涼冬暖者為嘉泉,主富貴長壽。"其三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類水污染情況較井水和泉水嚴重,所以水的飲用取水點盡量選在聚落點河流的上游,排污點設在下游。如有條件飲用的水最好在岸邊設砂濾井,凈化水質提高水的清潔衛生程度。
就水質方面來說,以觀察品嘗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時,當掌握水應清沏、透明、無色、無臭、無異味、味甘等。有條件的應當作化學生物試驗,檢查水的軟硬度、礦物含量和細菌含量等。看來,對水環境的考慮不外注意水勢、水源、水質三方面而已。
大家在讀過了這一篇有關地理風水的文章之后,是否對地理的學習產生興趣了呢?只要我們善于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發現的奧秘。高考的知識只是我們學習的一部分,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高考來學習更多的、與生活有關的知識,所以大家不要有壓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地面對未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83595.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