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那些關于名醫的小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天天故事會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那些關于名醫的小故事: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一病。帶病求醫時,醫生就是天;等病痊愈了,是謝“天”又謝地。只是臨別時,恐怕誰都不愿對醫生說一句“再見”吧?醫生嘛,還是別常見的好,但在歷史上,有這樣一群醫者,百姓世世代代難忘他們的妙手仁心,總是念叨著他們的名字,流傳著他們的故事……
  
  綠苔治毒
  
  一天,華佗和徒弟在行醫路上,見到一個大嬸被馬蜂蜇得滿臉包,痛得直哭。華佗忙上前相助,但藥箱里沒有治療馬蜂毒的藥。情急之下,他叫徒弟到茅房后面陰暗的地方摘了一些綠苔,然后將綠苔揉成泥狀,敷在大嬸臉上,沒想到,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了。
  
  徒弟不明其中奧妙,向華佗請教,華佗便講了一個故事:
  
  一年夏天,華佗見到一只大馬蜂落在蜘蛛網上。蜘蛛爬過去,想吃掉馬蜂,卻被馬蜂蜇了一下,肚皮也腫了起來。后來,蜘蛛從網上掉下來,落在綠苔上打了幾個滾,把肚皮在綠苔上擦了幾下,竟然就消腫了。它重新爬上網去吃馬蜂,此時的馬蜂已掙扎良久,精疲力竭,終于被蜘蛛飽餐了一頓。華佗就想,難道綠苔能治蜂毒?據此推想,他才有了用綠苔為大嬸治蜂毒的奇思妙想。
  
  華佗對徒弟囑咐道:“大蟲吃小蟲,強蟲吃弱蟲。而小蟲、弱蟲能夠活在世上,必定有護身法,這些護身之法經過多年的體驗才能得來,我們當郎中的應當多留心觀察、研究啊!”
  
  巧醫皇后
  
  明朝時,有個叫戴原禮的名醫被請去給皇后看病。原來,皇后屁股上生了個“騎馬癰”,痛得直叫喚,沒有一個太醫看得好。其實,“騎馬癰”并不難醫,但要想斷根只有開刀,可皇后怎么會讓太醫盯著自己的屁股做手術呢?
  
  戴原禮也覺得事情棘手,眼看時限快到了,他急得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啊喲!誰把拔火罐放在椅子上,屁股差點被硌碎!”戴原禮揉著屁股大叫著,突然,他眼睛一亮,有了主意。(www.rensheng5.com)
  
  第二天,戴原禮討來皇后的身材尺寸,以其屁股大小做了一把椅子,又在椅子上撒下白灰,讓宮女把椅子拿進去,請娘娘脫光下身坐一坐。皇后坐過后,戴原禮一看,白灰清清楚楚地顯示了“騎馬癰”的位置。戴原禮在這地方豎了一把不起眼的小刀,用藥粉蓋好,讓宮女再搬進去請皇后坐。
  
  皇后一坐,只覺得一陣鉆心痛,當即暈了過去。宮女嚇得面如土色,連忙去稟報了皇帝。
  
  皇帝聞之大怒,下令砍戴原禮的頭,還未等戴原禮被推出宮外行刑,宮女又急沖沖來報:“萬歲,皇后娘娘又醒啦,痛也不痛了,還說不可放走神醫。”
  
  這一來,戴原禮才得以化險為夷。
  
  衣裳看病
  
  清道光年間,有位名醫叫顧尚之。他生活節儉,衣著樸素,醫術高明。
  
  有一次,平湖東門外有個富翁生病,當地醫生醫治無效,富翁久聞顧尚之精通醫道,便讓管家去請。
  
  那天,富翁遠遠就看見管家領來的顧尚之,衣衫陳舊,與鄉下老頭一樣,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名醫,就很瞧不起他。于是,富翁吩咐不開正門開側門,也沒有人出來迎接。
  
  顧尚之不跟他計較這些,到病房診脈后,便開始寫處方。富翁見顧尚之下筆千言,一氣呵成,書法剛勁,字跡挺秀,不得不嘆服,于是開始以禮相待。寫好處方后,顧尚之對那個富翁說:“這個藥方可服三劑,如果好一點,復診時不需要叫我再來了。我介紹你到東門外衣莊店去請那個掌柜,他可比我好上幾倍哩!”說罷,立即起身拱手告辭。
  
  富翁服藥后,病情果然好轉,他便遵照囑咐,到東門外衣莊店去請那個掌柜復診,衣莊店掌柜卻莫名其妙。家人再到各家衣莊店打聽,并沒有一個掌柜的懂得醫理。富翁這才曉得,顧尚之是話里有話。于是,他再備厚禮,讓家人去請神醫。
  
  顧尚之笑著對來人說:“你家主人只重衣衫,不重人,那么衣莊店里有的是好衣裳,何不請衣裳去看病呢?”
  
  食物中毒
  
  有一年夏天,唐太宗帶著太子到玉華宮避暑,當地縣令則盛宴接待。可父子倆吃膩了山珍海味,便一人吃了一只烤竹雞。當晚,唐太宗卻感到口干舌燥,御醫當下開了一付解熱藥,但服藥之后,皇上卻突然昏迷不醒。縣令大驚,忙請來名醫孫思邈。
  
  孫思邈近前細察了一番,當即說道:“食物中毒。”縣令聽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食物里……沒有毒,絕對沒有。”太子也質疑道:“不會吧,父王和我各吃了一只竹雞,我并沒有中毒呀!”孫思邈說:“竹雞本身沒毒,可是生半夏有毒呀!”御醫聽后,如五雷轟頂,一下癱倒在地,結結巴巴地說:“老天爺作證,我給皇上服藥中確實用了半夏,但是炮制過的,是熟半夏呀!”
  
  孫思邈沒有吭聲,立馬給唐太宗灌下一碗姜汁,接著又扎了幾針,片時過后,唐太宗漸漸蘇醒了。孫思邈這才轉身對眾人說:“竹雞無毒,熟半夏也無毒,但生半夏對人有劇毒,對竹雞卻無礙。竹雞吃了生半夏,而人又吃了竹雞,就會中毒,皇上是因此而得病的。太子殿下吃的那只雞,因未吃半夏所以無毒。姜汁能解半夏毒,皇上才能得救。”
  
  眾人聽了,恍然大悟,縣令和御醫更是擦了擦冷汗,松了一口氣。
  
  母子雙全
  
  一日,名醫葉天士帶了徒弟出診,在路上遇到一列喪隊哭哭啼啼而過。忽然,葉天士上前,對著喪家大聲喊道:“停,快停!”
  
  喪家見是葉天士,便上前說:“葉先生,我和你無怨無仇,現在我老婆死了,你攔住棺材,使她不能入土為安,是何道理?”
  
  葉天士搖著頭說:“我不是攔死人,而是要救活人,快開棺!”
  
  喪家為難,說:“這棺材一上肩,一路上是不能放下的,放下來萬一沖了別家,人家找上門來,我……”
  
  葉天士急死了,指著棺材底下滴出的血水說:“胡鬧!滴血鮮紅,怎說已死?她還沒斷氣!要是開棺后救不活人,這責任由我擔!快,快開棺!”
  
  見名醫這么一說,喪家趕緊開棺。原來喪家老婆是難產憋了氣,葉天士用銀針戳入死者肺部,針頭直刺胎兒的手背,胎兒受痛,雙手不再抵住產婦的心臟,便哇哇落地了。
  
  這時,葉天士有心考徒弟:“如何再保母子雙雙平安?”
  
  徒弟笑著說:“子母草兩錢,母子可雙全。”
  
  扭痧療法
  
  三國時期,有個郎中,叫葛云,對病人很熱心。一次,有個女人來請他,說她丈夫四肢無力,只想睡覺,不想吃飯。葛云一聽,就知道是發痧,但他沒本事醫。過了幾天,聽說那個病人死了,葛云十分內疚。
  
  正當葛云心里煩躁時,他見孫子趴在桌上,懶洋洋地不干活。葛云看不慣,就打發他去挑水,孫子卻說沒力氣。葛云徹底惱火了,罵他偷懶沒出息,拿起一根烏梢竹就打。孫子倔強不討饒,被打得身上血痕條條。第二天,孫子一早就精神抖擻地去挑水了,葛云見了倒心疼了,便問孫子:“背上還痛不痛?”孫子說皮面上還有些痛,還說昨天實在沒氣力,只想睡覺,并非故意偷懶,不過今天倒好了。葛云這才發現,孫子說的也像是發痧呀!
  
  后來,葛云試著在其他發痧病人背上刨出一條條血痕,結果病情果然有改善。通過實踐,他還改進了方法,用手扭,效果更好,也不像刨那么傷皮膚,就告訴給鄉親們。至此,扭痧療法就傳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75666.html

相關閱讀:美國小學生千奇百怪的請假條
如果草兒會說話
古墓里的爭吵
美好的人宛如寶藏
《何為貴》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