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士內衣形制。
“抹胸”顧名思義,護胸在前,穿著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另有形制稍長的“裹肚”,此類褻衣為清朝的肚兜奠定了基礎。抹胸用紐扣或帶子于身后系結。
"抹胸"穿著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并在其上繡以花卉。有單有夾,形式不一。這種抹胸實物在考古發掘中常有發現。如福建福州的一座女墓中所出土的一件,制為雙層,表里均以素絹,內絮少量絲綿,長55厘米,寬約40厘米;在抹胸的上端及腰間,各綴有帛帶,以便系扎!督鹌棵吩~話》第62回,寫李瓶兒患了重疾,"面容不改,體尚微溫,脫然而逝,身上止著一件紅綾抹胸兒",《紅樓夢》寫尤三組妝束:"身上穿著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故意露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說的都是這種內衣。
宋代抹胸與裹肚是兩款內衣,而不是一種內衣的兩個名稱。從形制上講,大致上裹肚長,抹胸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20724.html
相關閱讀: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