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愛憎大不同:解讀官史和野史中不一樣的岳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鄧廣銘先生在《岳飛傳》后記中指出,有關岳飛的史料主要有三類,即官史、野史和家史。官史即南宋的官修史書;野史是民間的私人著述;家史則是岳飛之孫岳珂的《鄂王行實編年》,而家史在后世影響最大。在這里,先撇開野史不談,主要就官史與家史對岳飛的記述略作評述。

  先說官史。官方修史是我們的優秀傳統,中華古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數千年,就得益于這一傳統。然而,在歷史上,既有“臟唐臭漢”、“弱宋腐明”的說法,亦有“相斫史”、“吃人史”的評價。岳飛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對于這一結論,畢竟爭議不多。但在南宋官方的史書中,對岳飛史跡的記述,卻頗多貶損之處,原因何在哉?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除夕,由于趙構、秦檜賣國集團的暗算,岳飛竟慘遭橫死;十四年后,秦檜方壽終正寢。

  在這期間,秦檜始終以宰相兼領“監修國史”,“專元宰之位而董筆削之柄”(鄧廣銘《岳飛傳》,以下未注明者同),緊緊抓住筆桿子不放。而且,他在史館中大力安插親信,秉記事之職者非其子弟即其黨羽,“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宋史》)而岳飛自從戎之日起,即以“盡屠夷種,迎還二圣”為己任,而這與不惜賣國求榮,一味茍安自保的趙構、秦檜之流是不能兼容的。盡管岳飛屢建奇勛,秦檜及其黨羽又怎么可能將其功績歸檔入史呢?因此,“岳飛每有捷奏,檜輒欲沒其實,至形于詞色。其間如闊略其姓名、隱匿其功狀者,殆不可一二數。”不特如此,有時甚至故作曲筆,顛倒事實。紹興十年,岳家軍在郾城、穎昌等地與金軍作戰,連戰皆捷,趙構、秦檜卻逼令岳飛“措置班師”。即使如此,凱旋途中,岳飛仍兵援陳州以顧大局。

  就是這段歷史,史書是如何記載的呢?“岳飛在郾城,眾請回軍,飛亦以為不可留,乃傳令回軍,而軍士應時皆南向,旗靡轍亂不整,飛望之,口塑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三朝北盟會編》)從而將岳飛描述成一個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的“逃跑將軍”。本書作者薛夢莘雖非史官,但據鄧廣銘先生考證,這條記載完全是作者“從南宋官修史書抄來”,這就不能不帶有秦檜之流的深深印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23635.html

相關閱讀: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