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許攸,我們從各種資料綜合來看,許攸應當是那種熱衷于名利的人,他是不甘心自己被邊緣化的,但是很不幸,以他的才干和出身,不論在袁紹手下還是在曹操手下,他都很難躋身核心集團。許攸是南陽人,不在潁川集團之列,但他的資歷,特別是他與袁紹的交情,讓他覺得自己是應該被重視的,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他所能做的,有且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打壓他人,即所謂的損人利己。于是,袁紹陣營中第一個不安定因素就此產生。逢紀面對的情況與許攸差不多,但也許他要更加內斂一些,不如許攸這么明顯和過分。潁川集團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這一點許攸是很清楚的,他也不可能和袁紹的鄉黨們叫板。那么他能夠打壓的人,就只有河北人士,當然,還是逢紀。為什么官渡之戰時,荀?斷定逢紀和審配會在后方整許攸?筆者認為,很有可能就是當初荀?在袁紹陣營中時,早已對他們的敵對關系有所洞悉,甚至他們的不和,是當時人所共知的事實。《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中一則審配與逢紀的故事:后審配任用,與紀不睦。或有讒配于紹,紹問紀,紀稱“配天性烈直,古人之節,不宜疑之”。紹曰:“君不惡之邪?”紀答曰:“先日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苯B善之,卒不廢配。配由是更與紀為親善。筆者認為,這個故事里說“或有讒于紹”,那個讒毀審配的人,極有可能就是許攸,而逢紀之所以要幫審配一把,也是出于自救的考慮,他貌似公允地拉了審配一把,一方面在袁紹面前得分,另一方面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暫時的盟友。如果說河北集團多少有些子虛烏有的話,審逢集團,卻是不爭的事實。為避免遭受打壓而拉幫結派,逢紀和審配,袁紹陣營中的第二個不安定因素也開始發酵了。兩個不安定因素夠不夠?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夠了。但袁紹說不,不夠,他還有第三個,那就是潁川集團,尤其是郭圖。潁川集團按說是不可動搖的,但這批人實在太過精明,太能算計,太有危機感。潁川集團說起來主要是三個人,荀諶、辛評、郭圖,有意思的是,似乎這三個人又分別叫了自己的族人來投奔袁紹,荀?和荀諶就是兄弟,辛毗也是辛評的親弟弟,根據學者們的考證和推斷,郭嘉和郭圖至少也是同族,如果荀?和郭嘉沒有離開袁紹,那這個潁川六人組合,可真算得上是個全明星陣容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六人組合,顯然是出于潁川集團對權勢的渴望,而他們對于河北人氏的中傷,幾乎也是從未停止的,尤其是郭圖郭大俠,俺還在修練《三國演義》初中級的時候,就已經被他毀人不倦的精神所深深打動,銘記在心。
元勛、骨干、新銳,這就是袁紹陣營中恐怖的“三股勢力”,這樣的三股勢力,其實在現實中也是很多見的,倚老賣老的元勛,搶班奪權的骨干,眼高手低的新銳,真正是,怎一個亂字了得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7507.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