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歷史上的大船:東吳樓船即可載3000名士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樓船,就是高大如樓的大船,其樣貌也名副其實。漢朝的樓船,船體分三到五層,船上建樓,因此稱為樓船。通常高達十余丈,比如東吳孫權的樓船“飛云”號,可承載3000名士兵。

本文作者為我們愛歷史專欄作家張?,此文原載于濟南時報

1.大翼戰船:最早出現于春秋時代的吳國,中國最早的戰船,也是春秋時代體積最大的戰船。船長28米,寬3.6米,可配備作戰士兵91人,靠劃槳驅動,主要活動于長江流域。在技術上,大翼戰船已領先世界,成為后來中國船稱雄世界的基石。

2.橫隔艙:是隋唐時中國特有的船體內部構造,用倉板將船體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倉區,即使船體進水,也可避免沉沒。歐洲真正實現橫隔艙技術,比中國晚1300年。

3.千里船:由南北朝科學家祖沖之設計,利用踏板原理以人力驅動踏板行船,速度很快。此船最早作為水戰中的快速沖鋒舟,在唐宋兩代幾經改良,變成宋代中國內河主力戰艦???“車船”,在宋金戰爭中屢立奇功,F代輪船的雛形以及最早的螺旋槳驅動原理,皆從此船中演變而來。

4.蜈蚣船:原為葡萄牙殖民者開辟新航路和拓展東方殖民地的戰船。葡萄牙人曾以這種戰船,在廣東番禺等地與明朝海軍交手,盡管被明朝海軍擊敗,但其船只的優越性能,“撼”倒了當時的中國人。16世紀中葉,明朝大規模仿制此類戰船,因其外形似蜈蚣而得名。

5.火龍出水:明清時代中國海軍主戰火器之一,現代艦對艦導彈的雛形、二級火箭技術鼻祖,因外形似火龍而得名。龍頭和龍尾各有火藥桶,由二級引信連接。

(火龍出水模型)

中國航母瓦良格下水試航,不但在軍事層面上有重要意義,而且標志著中國人的艦船發展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回首歷史,中國古代的大船一度稱霸世界。鑒于此,本報特邀請青年文史學者、作家張?撰寫了關于中國古代大船的文章。

公元1572年,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發出石破天驚的詠嘆:“曾經有與我們一樣的大船,他們從日出之地遠遠而來,那里有聰明勇敢的人民,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線上往返。”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并非和西方“一樣”,而是遙遙領先。

那些古代的大船,今天或許已成文物,或許僅留有文字圖紙的身姿。在炎黃文明的演進中,這些大船,到底留下了怎樣的風情萬種?

1.大船,在春秋孕育發展

中國最早大規模使用船只,要追溯到武王伐紂,當時動用了47艘戰船,主要是運送糧食物資。春秋時期中國最大的船“大翼”長度只有23米。后來秦始皇巡游的“巨型龍舟”長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歐洲人的多層帆槳船,那時的中國船只有一層船槳,且甚少有風帆。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實用價值不同。那時的中國人,活動區域主要在中原內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里活動。打仗主要是陸戰。西方國家不同,他們靠海吃海,爭的是海洋霸權。但當西方大船縱橫地中海時,中國人的技術潛力卻注定了:春秋的中國人,在建筑工藝、冶煉乃至天文歷法方面都早已確立了獨特優勢。就好比今天一個現代國家在電子核心科技上擁有技術優勢,那么在任何一個高科技產業上的井噴,都是遲早的事,古中國造船業的井噴,也同樣是這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52005.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