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中國第一學霸家族:北宋至清共出76名進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千年古村走馬塘,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一個經歷過千年科舉制度的古村,一個崇尚“學而優則仕”的家族,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浮躁,在物是人非社會變遷的破落中,世人為走馬塘保留警最后剩余的一份尊重與瞻仰。千年古村走馬塘,村中明清古建筑眾多,民風淳樸,文物古跡也很多。據記載: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來,這里陳氏家族中前后出過進士76名,任職地方官吏161人。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這對于任何一個愛讀書的人來說有特有的引力??更不要說除了讀書,還喜歡游山玩水、尋幽探古的我了。走馬塘村位于寧波鄞州區茅山鎮,地處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東江。從江東興寧橋橋洞下坐約半個多小時的開往茅山的中巴,再坐幾分鐘的三輪車就到走馬塘村了。

  走馬塘村四周為護村河,成長方形格局,通過平橋與外界聯系。穿過氣派巍峨矗立于村口公路邊的“中國進士第一村”的牌坊,步行不遠就到達了走馬塘村東南側的紫來橋。紫來橋取“紫氣東來”之意,已經頗有些年月了,橋下多塊刻字的條石與石塊在無言地敘述著它久遠的過去。從紫來橋進入村內,首先看到的是浙江大學將這里列為中國古代史研究基地的石碑,旁邊茅草與垃圾環簇,表明這里確實蘊涵著不少的歷史沉淀,但又似乎已經被遺忘。自紫來橋沿南街穿行不遠就到老街了,老街東面的“遺忠堂”,門口坐了很多閑聊的村民,而兩件明代雕造的石鼓也成了休閑的座椅,院內很是雜亂,放了很多農家的器具雜物,堂上的匾額陳舊卻也古樸,不知道是這里的文脈已經斷裂,還是如今村里也已經沒有什么秀才與老先生的原因,在堂前所掛的76名進士名錄的書法很是毛糙。

  走出“遺忠堂”繼續向西就到了位于村子西南角臨河面水的新陳氏祠堂。祠堂相對就大一些了,墨墻高聳,“!弊猪攽遥T柱上是“直聲振趙宋,忠節耀朱明”對先人贊譽的楹聯。祠堂前面正南不遠是進士橋,破舊不堪、亂石雜草覆蓋下已為時光所廢棄;祠堂西南墻樓相連為一處東向兩層老房,為過去村碼頭所在。綠油油的稻田一望無垠,幾條廢棄的水泥船側沉岸邊,一塊塊鏤空的拴船石上刻滿了時間的印記,樹蔭下洗衣的村婦一聲聲擊打著石板,幾只悠閑覓食的草雞在踱來踱去,偶爾若干小鳥飛停于樹枝頭或屋檐坡頂,還有雜草、苔蘚……一切都寫意素描出了一個無為古村頭的農意韻味。根據水系的連接,從這里懸帆啟航可直達杭甬運河以及更遠處,是過去村民進出外面世界的港灣,更是那些進士跳出農門后的起點所在。面對靜止不前的河水,不禁感慨:“昔日在此人行遠,求得功名盼早還。如今碼頭已無帆,河畔滄桑沉舊船!

  “先生塘隱先生柳,君子河開君子花!崩@過祠堂就到了西面護村河??君子河畔。君子河說起來也是一段普通的南北向水塘,只是因為名字顯得與其他三方的護村河不同而特殊!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边@里一定隱含著陳姓祖先對后代讀書做人的期盼??即“凡從這里走出的陳氏子孫一定要成為堂堂正正的君子”。岸邊基本上還是老宅子,于是我們就從小巷走了進去,小徑通幽。曲曲折折。尋覓中,幸得指點,在祠堂北面一處住宅的東墻,看到了走馬塘最為精美也最具代表的石窗。在高大的馬頭墻下面:石窗雕花鏤空,質地古樸,研磨精細。乍一看絕不認為是石而成,卻似木窗涂了一石質感的涂料。走馬塘是以石花窗為建筑亮點的,也是建筑的主要特色所在。不同的石窗,大都用青石、紅石雕作而成,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石窗的圖案大都為驅邪、保安、招財、祈福,但是損壞者甚多,一些窗中間的部分石紋已經殘缺不全了,讓人痛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70998.html

相關閱讀: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