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國楊儀簡介 魏延和楊儀有何恩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楊儀(?-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初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贊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 不和,降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任丞相參軍。建興五年(227年),隨亮出軍漢中。建興八年(230年),遷長史,加綏德將軍。亮卒,他部署安全退軍。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儀僅拜中軍師。建興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后下獄,自殺身亡。

  投奔劉備

  建安年間,楊儀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離傅群前往投奔襄陽太守關羽。關羽任命他為功曹,派他為信使西行去見劉備。劉備與他談起國家軍事大計,議論政治得失,非常喜歡他,于是征召他為左將軍兵曹掾。及至劉備為漢中王,又升任楊儀為尚書。劉備稱帝后,東征東吳,楊儀與尚書令劉巴不和,便被改任遙領弘農太守。

  結怨魏延

  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代行相府事宜,準備南行。

  建興五年(227年),楊儀跟隨諸葛亮到漢中。

  建興八年(230年),楊儀被提拔為長史,加綏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出軍,楊儀總是幫他制訂規劃,籌措糧草,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軍中禮節制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諸葛亮深為愛惜楊儀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驍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處,但又不忍心偏廢他們任何一方。

  建興十二年(234年),楊儀跟隨諸葛亮出軍屯扎谷口。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后,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么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后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占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斬了他,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并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么?”于是誅滅魏延三族。

  以上為《三國志》的記載,不過據《魏略》所記,受諸葛亮托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并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后終于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作繭自縛

  原本楊儀認為自己被諸葛亮托付后事,又為朝廷誅除了逆賊魏延,所以自己應該會繼諸葛亮后掌政,于是招呼都尉趙正用《周易》卜筮,卦為“家人”,楊儀沉默不歡。而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認為楊儀性情急躁狹隘,有意讓蔣琬擔當重任,蔣琬于是為尚書令、益州刺史。楊儀到京城后,被任命為中軍師,沒有部屬,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楊儀任先主手下的尚書,蔣琬為尚書郎,后來雖然都任丞相參軍長史。楊儀每次隨行,承擔軍中繁重的工作,自認為比蔣琬資歷老,才能超過蔣琬,于是聲色之間經常流露出怨憤表情,斥責他人嘆息自己的言語發自內心。當時人家都畏懼他出言不遜,不敢與他交往,只有后軍師費?前往慰勞看望他。楊儀對費?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說了許多以前的事,還對費?說:“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前就魏氏,今日處世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辟M?便秘密地將這些話向上奏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4899.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