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208年)對曹操來說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烏桓回師,路上還看了大海、寫了詩;之后首席參謀郭嘉死了,曹操還來不及悲傷,他最疼愛的兒子曹沖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這一年。這一年,曹操還殺了“老憤青”孔融和自己的私人醫生華佗,當然這些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事件,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赤壁之戰,曹操折戟沉沙、霸業遇阻。在這個多事之秋,曹操還忙里偷閑,專門派人去胡中接回了一代才女蔡文姬,成就了一段文化上的佳話。有人認為,曹操接回蔡文姬是為的是繁榮文化事業,甚至還有人說曹操為了加強民族團結。文姬歸漢的確于國于家都是一件可喜的事,但說到這件事的背景和意義,或許并不如大多數人想的那樣。
蔡文姬,漢末名士蔡邕之女,祖籍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圉鎮),一生坎坷,先后有過3段婚姻,其中一段嫁給了當時的南匈奴人,并在那里生子。曹操就是派人去南匈奴接蔡文姬回中原的,南匈奴在政治上傾向于朝廷,聽從朝廷的指揮,對曹操來說他們是附庸或者盟友。曹操出面要一個人當然不是問題,但這個人已經嫁到南匈奴多年,還生下了本族的后代,硬要她走,于情于理又很勉強。所以,認為文姬歸漢事件本身“加強了民族團結”,顯然沒有站在當時的具體環境下來看,應該說曹操給南匈奴人出了道難題,最后迫于政治和軍事上的壓力南匈奴不得不放行。
曹操不笨,當然知道這些,他知道去接蔡文姬不是件輕松的事,所以專門派出了使團,還帶上了豐厚的禮物。問題是,一向很有大局觀的曹操為什么非要這么做呢?肯定不是閑得慌,上面說了這一年他特別忙,不僅事情多,還凈是傷心、傷肺、傷感情的事。有人說曹操與蔡文姬從小青梅竹馬,因為念舊情才這么做的,這個說法則完全不靠譜。曹操跟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曾是同事,二人在朝廷都擔任過品秩六百石的議郎一職,那時相識并成為摯友,蔡邕是曹操的“故人”,曹操很早見過蔡文姬也是有可能的,但說到二人“談過戀愛”,那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曹操出生于155年,蔡文姬出生于哪年史書沒有記載,根據她的婚姻狀況以及主要經歷推測,多數人認為她出生在177年前后,曹操跟蔡邕作同事時已30來歲,而蔡文姬還不到10歲,他們沒法“青梅竹馬”。還有人說曹操接蔡文姬回來是為了發展曹魏的文化事業,這一點似乎也很難有說服力。曹操雖然抽空寫寫詩、寫幾篇文章,并取得了很高成就,但他整天滿腦子都是軍事問題、政治問題,“加強文化事業建設”一時還提不到他議事日程。
更何況曹營并不缺“文化人”,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是大文學家,養子何晏是大哲學家,還有“建安七子”以及沒有排上號的一大堆文人,曹操不缺蔡文姬這一個。說來說去這些都不是理由,唯一說得過去的理由似乎還是舊情,不過不是兒女之情,而是故人之情,因為對老朋友蔡邕的情誼,曹操想把他的后人接回故鄉來。但僅為這一點又派使者、又帶禮物,還冒著破壞聯盟的危險去要人,理由仍有些勉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4903.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