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瑞典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選,并固定在挪威奧斯陸市政廳頒獎。這是怎么回事?原來丹麥、挪威、瑞典本來是一家,就像當年中國的魏、蜀、吳。和平獎立于1901年,先于1905年挪威從瑞典分離。也是為了紀念兩國和平分離,諾貝爾和平獎項就一直留在了挪威。相比之下,瑞典脫離丹麥而自立為國就不那么太平了。期間,立國者瓦薩國王費了不少心機。
古 斯 塔 夫·瓦 薩(Gustav Vasa)有著坎坷的成長經歷。1518年,他因為參與反抗丹麥國王的戰爭而被擄為人質,后經德國的呂貝克(Lubeck)城逃回瑞典鄉下。1520年,丹麥國王在斯德哥爾摩城堡設鴻門宴,并極刑處死叛亂貴族。瓦薩的父親誤信國王赴會,成為斯德 哥 爾 摩 血 宴(Stockholm Bloodbath)受害者之一。瓦薩逃到西北鄉下,想組織農民反抗丹麥暴政。那段時間,瓦薩艱難地奔走在瑞典和挪威之間,雪橇板都折了許多根,可是聽從召喚的農民并不多。現在世界最長的雪地越野賽(90公里)“瓦薩越野”就是紀念這位瑞典立國者當年百折不撓的經歷。
“楚雖三戶能亡秦”。瓦薩領導400農民軍攻城略地,開啟瑞典的解放戰爭。在盲人中,獨眼龍就是國王。在盲從的貴族中,敢于反抗的第一人就是攝政王。勇敢的行動具有傳染性。瓦薩獲得越來越多的地方貴族勢力的支持,并被選為瑞典攝政王(Regent),替代過去的斯登貴族家庭(Sten Sture)。戰爭不僅給瓦薩帶來合法性,也樹立權威。飽嘗過資源匱乏的瓦薩想要有絕對的權威。他要成為國王。他的欲望遭到貴族團體的抵抗。之前,斯登攝政王都還保留貴族選舉和共治的傳統。效忠丹麥國王的貴族更不希望瓦薩將瑞典獨立出去。
國內矛盾國際解決。瓦薩求援于強大的德國漢莎城市聯盟(Hanseatic cities),特別是他曾經避難過的呂貝克。1523年6月,有錢有勢力的呂貝克市議會派出后援團,配合瓦薩掌控的議會,在小城斯特蘭奈斯(Strangnas)大教堂立瓦薩為王。沒有來自德國的商人支持,瓦薩沒有財力為王。而德國商人的算盤也打得精細:分裂丹麥王國有利于德國,支持瓦薩更可以獨享與瑞典的貿易權。
忠于羅馬天主教皇的教堂為瓦薩自立為王提供合法場所,但卻不愿意放棄教會控制的財富。16世紀初,瑞典的教會在圣弗朗西斯教派(St.Francis of Assisi)的控制下。今天,訪問斯德哥爾摩的人還能看到毗鄰皇宮的天主教圣弗朗西斯國葬教堂。起源為窮人特別是婦女提供庇護的圣弗朗西斯教派在瑞典擁有大量的教會財產。而剛剛成為國王的瓦薩卻常為捉襟見肘的財政而困窘。
沖突與矛盾是政治變革的最好借口。瓦薩先是拒絕羅馬教皇任命的大主教,后提議自己的大主教名單。遠在千里之外的教皇哪里揣摩得出瓦薩的心思。教皇一味據理力爭,要維持天主教的法統,要求瓦薩請回原來的大主教。而這時,瓦薩已經在斯德哥爾摩的上層圈里造足了輿論,傳播大主教是敵對丹麥的盟友。而此時,剛剛在德國興盛起來的路德教派(Lutheranism)提供了最好的替代。1531年,以國家利益的名義,瓦薩改教換宗。換國教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名正言順地沒收天主教堂控制下的財產,充實國王的寶庫。如果沒有研習歷史的瑞典人相告,讀正史,我又怎能理解其中的蹊蹺?
瓦薩統治瑞典37年,那是瑞典獨立崛起的新時代,也是瑞典歷史上最威權的時期。他率領德國雇傭軍平定北方暴亂省份,向商人課重稅,從德國請行政專家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管理體系,建立歐洲最古老的皇家歌劇院。他領導出一個強大的瑞典。今天,一座巨大的瓦薩雕塑端坐在瑞典歷史博物館大廳正中。不遠處,以瓦薩命名的另一座博物館陳列著代表維京人(Viking)征服世界精神的大船。在博物館的殿堂,瓦薩被奉為國父。轉彎處,天主教堂里,看守的教士還沒有忘記500年前,瓦薩曾沒收教堂的大鐘鑄幣。欺凌與輝煌,就像瓦薩鑄造的硬幣的兩面。
英雄創造歷史,加拿大歷史學家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用《歷史創造者》(History's People)描繪近現代史上改造社會的政治人物。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膜拜立國者的英雄史詩,還是為被碾為粉塵的反對派灑幾滴同情的眼淚?“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和平是普通人最好的命。
差點忘了,原為天主教國葬教堂的看守告訴我,瓦薩改教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天主教不讓離婚。大部分的英雄史詩都有意想不到的插曲。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6805.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