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國隨章侃 第一百零四章 星墜五丈原(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三國隨章侃第一百零四章星墜五丈原(下)(演義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在說歷史上的諸葛亮之前,先說一句關羽,演義里兩大主角,諸葛亮與關羽,并非是作者拍腦袋抓鬮選出來的,而是當時民間傳說的表現。在當時的民間故事中,諸葛亮和關羽兩大角色已經成為三國的主角,演義只是照搬而已。然而,雖然說演義成書時兩人在民間的地位已經形成,但是其歷史并不相同,關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只是一般勇將名將的角色,人們說到關羽往往是“關張”兩人同列,關羽在此時雖然有萬人敵的名號,但是離之后的榮耀還差了許多,直到宋后他的地位才猛然高漲,直至成神。若說關羽成神,那諸葛亮是什么呢?應該是圣吧!不過與關羽日后被神話不同,諸葛亮雖然有演義中的那般多智如神的文學渲染。但是,他的歷史地位在他死后不久就被奠定了,日后各朝代對其或多或少有些推崇,但是從來沒象關羽那樣被夸張的神化過,而且,也無須夸張,歷史上的諸葛亮已經夠被人推崇了。我們現在就來看看歷史上的諸葛亮吧;蛟S是因為司馬懿對諸葛亮那句“天下奇才”的關系,兩晉時代對于當年這個和開國始祖作戰的蜀漢丞相并沒有太多的批評,盡管也有幾位文人稱諸葛亮不識時務,但是更多的人對這種應該是敵國或者說叛逆的偽相推崇備至。若說鐘會當初伐蜀時遣人祭拜諸葛亮之墓是為了拉攏蜀漢人心的話,那在蜀漢滅后,應該便無此必要,然而,在蜀漢滅后,諸葛亮之名卻更為人崇尚之。原本只是蜀漢百姓的武侯,現在好象卻好象成了天下百姓的武侯了。說到這里,不得不說句有趣的現象,“武侯!”這個稱號在諸葛亮前并沒有特別的意義,歷史上的武侯想必不少,無論諸葛亮生前或者死后,但是在諸葛亮死后,一說到武侯,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那位諸葛武侯。就連滅了武侯所在的東晉朝廷,也公然叫起本該是那個在他們心目中偽政權的蜀漢封的武侯了。而且還是在他們的皇帝遺詔中。東晉簡文帝死前,本想讓位給桓溫,但是遭到侍中王坦之的反對,而改做遺詔:“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泵看慰吹竭@里,都不禁苦笑,這皇帝軟弱無能,讓位的事就算了,只是這個遺詔也寫的太怪了吧,王丞相說的是王導,那倒是沒什么,可是怎么把諸葛武侯說出來了?須知諸葛亮的武侯是當年蜀漢謚號,全稱忠武侯。其實別人倒也可以這樣稱呼,可蜀漢是當年你司馬家做主滅的,盡管當時還不是晉朝,但是晉朝一直認曹魏為正統。而蜀漢是偽政權,這偽政權的謚號怎么也認了?按這樣下去,稱劉備也不能說劉備了,連先主都不對,該稱昭烈皇帝。
再一看,更是苦笑之,當初桓溫立簡文帝時,簡文帝就詔溫依諸葛亮故事,這真讓我懷疑這是司馬家的后人還是蜀漢劉家的后人,之前兩漢曹魏什么例子找不到,偏偏找蜀漢的。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當時諸葛亮之名,不見其弱,反見其盛,就連北方的苻堅遇到王猛時,都“自謂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可見當時諸葛亮之名。自諸葛亮之后,諸葛亮之名便成為了名臣的代名詞,而“好象劉備遇到了諸葛亮”幾乎成為了明君遇到賢臣的固定暗號了。在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世人在說諸葛亮時,往往都要提到劉備,確實,沒有劉備,也就沒有諸葛亮,我當日看過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有一君王感慨天下沒有賢才,其下大臣就刺了一句:“天下并非無千里馬,只是少伯樂!”確實,天下間英才無數,只是少了能將英才的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君主罷了。也正因為如此,天下間的才子們才會對諸葛亮的故事推崇至極,那是推崇,也是羨慕。是的,羨慕,從一介布衣到一國丞相再以天下社稷托付之,這是何等的榮耀,劉備在歷史上雖然不象在演義中那樣唯軍師是從,但是對諸葛亮的話也是信重無比,政務大事,幾乎全部委任于他,其恩寵無人可比。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后,其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一點,怎么不能讓那些才子們羨慕呢?不過,那些君主們也要羨慕劉備吧,如諸葛亮那般的才干世間還是有的,但是如諸葛亮這樣有才能,而且為之鞠躬盡瘁,可以托付身后事的實在是少之又少。當一個君王臨終前,見到幼子,一定很羨慕劉備有諸葛亮這樣的臣子吧。古人說,知音難尋!俞伯牙終其一生,也只尋得鐘子期一個知音而已,在其死后,知音絕矣。而劉備與諸葛亮呢,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與劉備相遇后關系日漸親密!瓣P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笔前,關羽張飛與劉備是君臣,親密如兄弟,但是,諸葛亮與劉備則是君臣,又是知音。人之一生,兄弟難尋,知音難覓,劉備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兄弟,諸葛亮這樣的知音,實在才叫人羨煞,羨煞!劉備死后,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何嘗不是為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知音之情呢!劉備事業之繼,非在劉禪之上,而在諸葛亮之上,因為只有諸葛亮才有這樣的才能,而且才有這樣的心。古代言及才干,多以文武論之,武者,非沖鋒陷陣之才,而指將略,諸葛亮之將才在前文《諸葛亮之將略》一章中已有談及,不復多言。文者,其政治才能,這想必更不用多說,世人對諸葛亮將才或有懷疑之,但是對其政治才能卻少有疑問的。用陳壽的話來說,諸葛亮“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
其實諸葛亮所施行政治方針并不希奇,儒法兼用而已,這一招甚至可以說只要是個對古代政治入門的政治家都會。不說之前之后的那些政治家,便是當時如荀?曹操也都會,曹操之法不亞于諸葛亮之法。但是,能做到諸葛亮那樣程度的卻少之又少,而能讓諸葛亮死后百姓自愿為其立廟的更是少之。辦法就是那些辦法,只要是人都會懂,都會明白,但是做起來便很難了,而一直能事必躬親,認真的處理每件事,則更是難上加難。諸葛亮聰明嗎?確實,諸葛亮很聰明,研制出木牛流馬,改進連弩,并進而成為民間智慧的化身,諸葛亮確實才智過人。但是世間比諸葛亮聰明的人多不勝數,可是能做到諸葛亮這種程度的卻少之又少。為什么?因為需要做到諸葛亮這樣的,不是單單一個聰明而已,而是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認真,這就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了。常有人因為諸葛亮事必躬親這件事認為諸葛亮太注重小事,不能做到抓大放小,以至于累死,這話也不能說錯了。但是,假如諸葛亮不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的話,那這就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那個諸葛亮,而只是與一般政治家無疑了。諸葛亮未出山前,自比於管仲、樂毅,可是,在后人看來,諸葛亮便就是諸葛亮,他與管仲一樣,成為了名臣的化身。文至最后,該如何評價他呢?有這樣一則故事:恒溫征蜀,尤見武侯時小吏,年百余歲。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后,不見其比!薄白怨珱]后,不見其比!,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評價吧。沉睡的天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63545.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