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談戰略與戰術的區別,兼評孔明與郭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所謂戰略,乃制定整個戰爭的總體方針和戰爭策略,比如何時起兵,派誰領兵,帶兵多少,先攻哪里再攻哪里諸如此類,通常由君主決定;而所謂戰術,乃在具體戰役中選擇采用何種策略,運用哪些計謀,使用哪些兵法,設置具體到派誰先上陣單挑諸如此類,通常由將帥決定。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如果放在決策者的身份上似乎很明了,一個是君主決定的,一個是將帥決定的,很容易區分?墒侨绻旁讷I計者的身上卻又很容易混淆。古代的所謂謀士大多沒有詳細的分工,基本上有計就獻;而且君主也大多喜歡親征,身兼帥職,所以很多君主身邊的謀士也大多要為一些戰術方面的決定出謀劃策。

可是盡管如此,畢竟術業有專攻,獻計歸獻計,獻的好不好,對哪方面比較精通還是有所偏重的。所以,這里就有了一個問題:哪些謀士精通戰略,哪些謀士擅長戰術?郭嘉一直是所有三國人物中我最偏愛的謀士,他的智謀并不體現在哪一場具體的戰役上,他很少對某個具體戰役中的戰術發表什么意見,而是在整個戰爭的方向上作出指引,他的計策大多偏向于“打不打”,“何時打”,“誰去打”等方面,至于“怎么打”就不是他所擅長解決的問題了。而且他的戰略思想有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盡可能的“不戰而勝”:在盡量不費一兵一足的情況下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孔明,由于其輔佐的劉備兵少將寡,大多情況下都是身兼數職,什么戰略戰術的決定都要由他來決定,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是個戰略戰術都精通的全才:戰略上他提出的“天下三分”,“聯吳抗曹”,“西進巴蜀”等經典策略都是非常有遠見也是非常正確的;而他的“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經典計策又給他的戰術考卷大大的加分,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個全才。但個人看來,他更偏重戰術而非戰略,尤其是到了晚年,其六出北伐都不勝而歸更明顯地暴露了其戰略方面的不足。北伐這個總體戰略并沒有錯,就當時形勢而言是必需的;錯的時發兵的時機不對。連續六次北伐,每次都做足了最充分的準備,可是為什么每次都無功而返呢?有人或許會說事事難料,誰能預料北魏會有什么對策,設想如果這個戰略交給郭嘉,這樣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呢?

素還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89866.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