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魏前期的虎將,或許大家會免不了提到威震逍遙津的張遼,解樊城之圍破關羽的徐晃;而今天在此文中談到的猛將---曹仁,他的英勇事跡,他的神威勇武,恐怕就不會為很多人所熟知了.在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里面,曹仁可謂是逢戰必敗,能力稀松平常的庸將.“諸葛亮火燒新野”體現了曹仁的平庸不智,“云長攻拔襄陽郡”又體現了曹仁的膽小如鼠.這樣一來,曹仁給人們感覺,屢戰屢敗,處處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實在是庸不可及.可在演義里,這位常敗將軍卻從曹操那獲得了“世間福將”的光榮稱謂,這難道是曹操一時間信口胡說?或是為了這位老弟充點面子?不過,歷史上的曹仁又果真如同《三國演義》所描敘的那樣,是個逢戰必敗的小丑嗎?《傅子》曰:“曹大司馬(曹仁)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睆堖|,我們一般認為他是曹魏帳下首席一等一的猛將,昔合肥一戰,以步卒八百破吳兵十萬,威震逍遙津,時人稱其一戰,古今未有.而《傅子》在論及曹仁勇武之時,居然認為其比之張遼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傅子》所言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曹仁又到底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出色表現和卓越的戰功,值得如此大加嘆譽呢?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堂)弟,沛國譙人,少年好弓馬,任俠放蕩,早年就開始跟隨曹操逐鹿天下,破袁術,攻陶謙,擊呂布,平黃巾,曹仁幾乎參加了曹操集團早期這些大規模的戰役,并常以前部先鋒掃蕩敵軍主城周邊城市,翦除敵軍的羽翼,殲滅外援,很好的策應了曹操主力兵團作戰,多次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如建安三年,曹操征討張繡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繡.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一場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官渡之戰爆發了.雖然曹軍前期在解白馬,延津的戰斗中取得了初步性的勝利,但雙方在兵力糧草大比拼,大較量下,終究抵不過實力雄厚的袁紹,逐漸處于劣勢.袁紹又趁曹操主力在官渡于自己對峙時,暗中向黃巾軍舊部劉辟策反,并派遣劉備率軍配合劉辟出襲?、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后又派韓荀于西路試圖切斷曹操西路的補給線,這樣以來,前有強敵,后方堪慮,局勢倘若再發展下去,將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曹操對此甚為憂慮.曹仁當即就向曹操獻策:“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曹仁認為劉備新帶袁紹士卒,軍心不穩,上下不齊心,軍隊難以調度,實為烏合之眾,一擊必克.曹操從其言,遂令曹仁率少量騎兵攻擊劉備,曹仁不負所托,大破劉備軍,收復了所有叛變的郡縣,后又在回師官渡途中,于雞洛山大破韓荀軍.至此,袁紹嚇得再也不敢分兵騷擾曹軍,曹仁與徐晃等人抓住時機頻繁反撲,截斷袁紹糧道,燒毀袁軍糧車,吃掉袁軍散兵,令袁紹軍疲于奔命,陷于被動局面,因此曹仁為曹軍發動烏巢戰役,最終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單從曹操早期的作戰中便可以看出,曹仁就已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于逆境中激勵將士得以反擊張繡,官渡之戰腹背受敵,卻仍能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知曉以出奇兵化被動為主動的戰略戰術.從這些都可以看出,曹仁智勇雙全,的確是位不可多得將才.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東吳統帥周瑜親率大軍攻取南郡,此次長達一年的江陵保衛戰,曹仁大顯神威.赤壁之戰曹操敗北,曹仁代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江陵為荊州重要城市,更是后來一千多年來的荊州治所,政治經濟中心.赤壁新勝的孫權,自然把目標和重點放在江陵城了,于是命令周瑜率軍數萬并以呂蒙為前部先鋒立刻向江陵大舉進攻,形勢相當嚴峻.周瑜數千先頭部隊剛剛到達,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當機立斷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無奈吳兵太多,金卒過寡,一下子便陷入重重包圍,無法自拔.估計當時戰況也是相當的慘烈,曹仁左右官吏(包括長史陳矯之內)等,都嚇得是面入土色,幾乎不敢直視,然曹仁卻是虎威盡現,奮發出一股攝人的氣勢,管他的部下取匹馬,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
曹仁一聲不吭,被甲上馬,親率旗下壯士數十騎毅然出城.與吳兵距百馀步之遙,迫近護城河,當然陳矯等人以為曹仁只是停在護城河邊,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沖敵方軍陣,殺入敵圍,僅以數十騎頃刻沖破重圍,得以救出牛金.但見敵圍之中有余眾沒有順利隨著殺出來,于是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又是斬殺敵數人,吳軍看到這個陣勢后于是不得不撤退了.當時城樓上的人看見曹仁得以順利還城,其感受是不言自表的,而陳矯更是不禁嘆曰:“將軍真天人也!比娊詾椴苋誓懧院陀⒂滤鬄檎鄯.曹操更是大彰其功,轉封安平亭侯.后來,周瑜又親引大軍與曹仁在江陵展開激戰,兩軍相對,各隔大江.這次交鋒雙方沒有進行正面沖突,周瑜派遣甘寧攻取夷陵,并迅速將其攻克.夷陵在江陵之西,與江陵互為犄角,對曹仁來說非常之重要,于是其當即分遣幾支隊前往爭奪夷陵,夷陵于是很快被圍,甘寧告急,周瑜在呂蒙的獻策下,于是留凌統守住本營,與呂蒙一道親往救寧,圍遂解.周瑜趁勢渡過長江,于北岸扎營,直接面對曹仁,步步緊逼.此時的江陵已然成為一座孤城,前有周瑜劉備等精銳兵臨城下,后有關羽在后率輕兵切斷補給線,形勢十分危急.因為江陵城池十分堅固,糧草也是相當的豐足,于是曹仁憑借其這個優勢,開始與周瑜長期周旋,期間曾多次派遣徐晃等領偏師偷襲、狙擊吳軍.周瑜在一次大戰之中,為曹仁軍流失所中,傷其左肋,情況十分的嚴重.如此,曹仁與周瑜這么一耗,就是耗了一年,這一年里,雙方互相對峙,傷亡都很大,仗打得是異常的艱苦.經過曹仁一年來成功的阻擊,北方的曹操終于穩定了赤壁大敗的局面,東南防吳防線已經布置妥善,而江陵城已是孤立無援,糧草殆盡,認為已經沒有固守的必要了,于是曹操命令鎮守襄陽的樂進發兵接應曹仁突圍,曹仁安全回到襄陽后繼續鎮守荊州,而周瑜得到南郡也不再進攻.至此,江陵大戰結束.此時的曹仁,已經和鎮守漢中的夏侯淵,鎮守合肥的張遼一樣,正式成為了曹操帳下獨當一面的大將了.
此次江陵保衛戰看似丟掉了江陵,實是為曹操集團贏得了赤壁大敗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防御計劃的巨大勝利,對曹方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說曹仁堅持了一年,那么就等于說周瑜大軍在南郡白耗了一年.在這一年里,曹操可以順利的從失敗中得以調整,得以休養生息,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的布置防止孫劉北方的戰略防線,因此這個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西蜀荊州統帥關羽進取樊城,此次長達六月的樊城保衛戰終于打響,曹仁雄風依舊,寶刀未老.公元218年,此時的曹仁已被曹操任命為征南將軍,屯兵樊城,坐鎮荊州.正當在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之際,宛城發生叛亂策應關羽,周邊的很多縣城也紛紛開始發動叛亂,形勢十分嚴峻;曹操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于是馬上命令曹仁率軍平叛,斬宛城侯音首級,暴動迅速平定了下來,并盡屠城中百姓.回樊城后,曹操正式拜曹仁為征南將軍.公元219年七月,,關羽親統大軍數萬,水陸并進,樊城保衛戰正式打響.曹仁兵微,退守樊城,時漢水暴漲外溢,于禁等七支援軍盡遭淹沒,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被殺.樊城形勢變得越來越危急,城內守軍不過數千,城也被淹沒甚深,離漫頂居然已不過數尺,樊城被攻破已只是在旦夕之間.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面臨著這樣軍事態勢,也認為被攻破只是個遲早的事情,于是決定準備棄城,所幸在滿寵的力勸下,才得以明白丟棄樊城的嚴重性.于是為了激勵全城將士,沉白馬盟誓,示以必死,士卒無不為之感動,頓時樊城上下士氣高昂,枕戈待旦的準備著最后的一場殊死搏斗,此時的樊城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覆沒的危險.然而,終究黃天不負苦心人,終于等到了徐晃所率的援部,從而一舉擊退關羽!曹仁,又一次成功的完成了應盡的重大使命.寫到這,我不得不向這為護城大將致以崇高的敬意.從早年跟隨曹操東征西討開始,由一位為曹操打前部先鋒立下無數戰功的少將軍,成長為一位能置身于風口浪尖上來為曹操獨當一面的大將,他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歷史的肯定.他所指揮的兩次防御戰,關系到曹魏的興衰,甚至能關乎到曹魏的生存.如果沒有他阻擋住蜀吳北進的步伐,那么三國鼎足的局面也極有可能不復存在.現在想起《傅子》中對曹仁將軍的評價,頓時覺得十分在理了,呵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89884.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