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直很謹小慎微地維護自己的形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直以仁義的形象名聞天下。所以,當諸葛亮勸劉備趁族兄劉表暗弱,奪下荊襄九郡以為安身立命之基的時候,劉備唯恐毀壞自己一貫的標簽形象而斷然加以拒絕。但在面對同屬劉備宗族兄弟的劉璋的時候,龐統卻讓劉備在一夜之間改變了主意……
劉備似乎對是否擁有自己的地盤無動于衷。當初,陶謙三次相讓徐州,劉備堅決不肯接受。只是最后一次在陶謙臨終之際,實在無可推脫才受領了徐州。而隨后,當呂布因兵敗到徐州避難時,劉備竟然又要主動將徐州讓給呂布,只因關羽張飛的力阻才沒有實現。后來,劉備在族兄劉表處暫且安身,諸葛亮多次勸他趁著劉表無能,趕快將荊襄九州據為己有,但劉備總是不聽。再后來,劉備面對另一個同宗兄弟劉璋的西川,也多次表示了猶疑之意。
但其實,一直沒有地盤、四處流竄的劉備何嘗不想奪取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只是由于他多年來一直以忠心漢室,力行仁義的道德楷模形象出現在天下人面前。如果聽取諸葛亮之勸,取了荊州,劉備擔心自己一貫的道德形象會毀于一旦,遭到天下人的唾罵,失去老百姓的擁戴,反而得不償失。所以,劉備眼睜睜地看著荊襄九郡這塊肥肉,就是不敢下嘴。
此后,當劉備打著援助宗族兄弟劉璋而入川的時候,其實心里也是對西川充滿了美好的夢想的。盡管西川內部也有張松、法正等人愿意做他的內應,但標簽約束仍然在發揮作用。劉備還是不能完全下定決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奪取劉璋的西川。
劉備群雄逐鹿中三分天下,成就霸業,與他廣布“仁義”密不可分。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就對劉備講,曹操占有“天時”,孫權占有“地利”,你只有抓住“人和”這一條,才有爭天下的希望。劉備的“仁義取天下”在取西川的時候表露得最為明顯和奏效。益州牧劉璋探知東川張魯有進圖西川之意,派張松到許都謁見曹操,請求救援。張松因曹操傲慢無禮,便到荊州會見劉備,獻出西川地圖,勸他進取西川。此時,劉備的軍師龐統竭力鼓動,說這是天賜良機。劉備雖然仍無立足之地,但顧慮西川的劉璋是他的同宗,奪其地盤怕影響他的名聲,所以就說:“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于天下,吾不忍也。”言下之意是,他沒有曹操那樣的實力,也不如曹操有權謀,只有揚長避短,不像曹操那樣奸詐、殘暴,而以仁義的面孔出現,才有望成功。雖然劉備最后還是進兵西川,但始終是以“仁義”的面孔出現。雒城守將張任在落鳳坡設下埋伏,亂箭射死龐統。劉備進攻受挫,不得不向諸葛亮求援。諸葛亮分兵兩路西上,在雒城和劉備會師,設計擒殺了張任。劉璋只好與張魯聯盟,派馬超抵御劉備,諸葛亮使反間計收降了馬超,劉璋投降,劉備盡有兩川之地。
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劉備不能決斷,便只能在葭萌關困守。
隨行的軍師龐統隨即巧妙地利用了“道德排除策略”,有效地消除了劉備的心病,卸下了劉備沉重的道德包袱。
所謂“道德排除”,就是將某一個體或某一群體排除到自己的道德關懷之外。也就是說,在這樣的類別劃分下,對這一類被排除在外的特定的個體或群體,是不用講究道德規范的。從而,受到道德規范約束的施行者,就可以確保在自己內心不出現認知不協調的前提下,將出一些和道德規范不符的行為合理化!暗赖屡懦呗浴钡膶嵸|就是給對立方貼上“不道德”的標簽,從而可以毫無愧疚地對其實施攻擊。
就劉備而言,在龐統施行“道德排除策略”之后,劉備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對劉璋開展攻擊而不用受道德規范的約束。劉備一直以來的仁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會受到影響。
龐統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龐統借曹操進攻孫權之機,向劉璋提出借兵借糧,回師荊州,以保疆土。龐統故意獅子大開口,提出了一個非常巨大的要求,包括精兵三四萬,每人軍糧15斛(合計45萬—60萬斛)、以及大量布匹軍器等,并要求立即發付前來,不能有誤。
因為此前劉備入川就是來幫助劉璋的,這次劉備反過來向劉璋求援,根據互惠互助、有來有往的本質特性,劉璋是不能拒絕的。但劉備這次的要求實在有點過份,加上劉璋對劉備的真實意圖有所察覺,劉璋就有所保留,給予了一個打了折扣的回報,只答應借給劉備老弱軍兵四千人,軍糧一共一萬斛,其他布匹軍器少許。
劉備得知后,勃然大怒,對劉璋憤恨不已:“我到西川來為你破敵,費心費力。現在我有麻煩了,你卻如此吝惜財糧軍兵!”當場將劉璋的回信撕毀,嚇得使者連夜逃回成都。
這樣,劉備在對劉璋的認知上就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你既然不仁,我就可以不義。對于一個率先不講仁義道德的人,也是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這是不違背道德約束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09719.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