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傳:“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事在“爭荊州三郡”前)資治通鑒卷六十七:“(建安十九年)閏月,權親攻皖城。”又有凌統傳:“又從破皖,拜蕩寇中郎將,領沛相。與呂蒙等西取三郡!保╗呂蒙傳]亦先“攻皖城”,后“爭三郡”)因上兩點各項記載甚明,是[甘寧傳]順序出錯。故今只將各書羅列于此,不再分析。3、劫魏營首先,是[江表傳]中多出了一句不合時宜的話!皺嘣唬好系掠袕堖|,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張遼逞威于其后的建安二十年(215年),而此處“甘寧百騎劫魏營”事卻在“張遼威震消遙津”之前,安有“未知其威,便先贊之”之理。況此句上文是“權喜曰......”,“賜絹千疋,刀百口”后又是“權曰......”,文理不通。而[建康實錄]于此處僅有前之“權喜曰”,而無后面的“權曰”(見后文),是也。其次,[甘寧傳]及其注引[江表傳]事皆在建安十九年(214年)至建安二十年(215年)之間。按武帝紀:“(建安十九年)秋七月,公征孫權......冬十月,屠?罕,斬建,涼州平。公自合肥還!盵吳主傳]于是年無“曹公出濡須”語。而[武帝紀]雖有出征語,但無交戰言([通鑒]僅言七月出兵,未言及交戰、回軍)。其后云“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云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丑惡,發聞,后廢黜死,兄弟皆伏法!鄙w以北方事多,未及交戰而還。而按[江表傳]中的記載,倒頗似建安十八年(213年)的事。資治通鑒卷六十六:“(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騎四十萬,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權率眾七萬御之,相守月馀!眳侵鱾鳎骸懊髂辏鞘^,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馀。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武帝紀:“冬十月,公征孫權。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盵通鑒]中“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與[武帝紀]合,“相守月馀”則與[吳主傳]合,而其中的“四十萬”、“七萬”兵力皆與[江表傳]相合。然其皆未載甘寧事。但是,[建康實錄]卻記錄下了這一筆。建康實錄:“建安十七年:城楚金陵邑地,號石頭,改秣陵為建業。是歲,初作濡須塢于江西,以拒曹操。時操以步兵號四十萬,列營出濡須口,權以七萬當之。使甘寧夜突入操營,斬數級而還,操軍大駭,軍中鼓噪。權聞笑曰:“足以驚老子否?聊復觀卿膽耳!薄
如是,則此事當發生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實錄]所書“十七年”為曹操出兵之始。綜上所述,[甘寧傳]此處的順序似乎應更改為:后曹公出濡須......[一][一]、江表傳曰......后從攻皖......后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健?亦樂為用命。(此句前后皆不搭,疑又誤之。度其文,全傳未有稱“健兒”語,惟上引[江表傳]中稱“寧乃選手下健?百馀人”。又因此句緊承[江表傳]之后,疑其本為小字注。既[江表傳]所語)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一][一]、吳書曰......云飛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3095.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